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范季实秋山纵目图

标题包含
题范季实秋山纵目图
江天物态两凭陵,借与悬崖倚瘦藤。 又作吴中十年梦,胥山绝顶望西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灼(1034年-1116年),字晦叔,号颐堂,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和政治家。 王灼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并未因此放弃对学问的追求...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江边天空下的景物分立两侧,就象是站在悬崖边上倚靠着一根细长的藤蔓一样。在这里我又做了十多年的吴中梦,在胥山的山顶上眺望着西边的小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在书画作品上写的诗文; 2. 范季实:名字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亲戚; 3. 秋山纵目图:一幅描绘秋天景色的山水画; 4. 江天:江河与天空; 5. 物态:自然景物; 6. 凭陵:凭借、凌驾; 7. 悬崖:陡峭的山崖; 8. 瘦藤:枯瘦的藤蔓; 9. 吴中:泛指长江下游一带地区; 10. 十年梦:表示时间的流逝; 11. 胥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山; 12. 西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山,古代为两国分界线。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热爱江南水乡情怀的诗。诗人首先用“江天物态两凭陵”来表现江水与天空的交相辉映、彼此依靠的壮观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接着,“借与悬崖倚瘦藤”描述了借助山势和藤蔓形成的特殊视角,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纵横自然的豪情壮志。诗人在诗歌结尾部分提到“又作吴中十年梦,胥山绝顶望西兴”,回忆了过去在江南水乡度过的美好时光,以及站在胥山之巅远望对岸风景的瞬间,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成功地塑造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展现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范季实秋山纵目图》是宋代著名诗人王灼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详。这一时期,正值北宋灭亡、南宋初立之际,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 王灼(1134-1210),字晦叔,号颐堂,四川眉山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历任州县官吏,后弃官归隐,专心著述。王灼在文学、音乐、历史等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作品丰富多彩。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段内,王灼经历了北宋灭亡、金兵南侵的战乱时期。他的家乡四川眉山位于抗金前线,饱受战乱的摧残。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灼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活充满了忧虑和关切。此外,他还受到了苏轼、黄庭坚等宋代文人的影响,对诗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题范季实秋山纵目图》这首诗描绘了画家范季实的画作《秋山纵目图》。通过欣赏这幅画,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然而,在这首诗意境优美的背后,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于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