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苏企道汉良吕默夫
半生岷山下,心与岷山亲。
几蜡登山屐,不作山间人。
兹游惬所愿,晴暄送余春。
山意欲相招,缕脉就我陈。
同行二三友,怀抱无一尘。
久矣烟霞癖,佳哉笑语新。
岁华迫人老,世故遣人嗔。
努力造穷绝,乐事当及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岷山下度过了半辈子,我的心已与岷山息息相关。
多少次攀登山峰,但并未成为山间居民。
这次旅行符合我的期望,阳光普照,带着春天的余温。
山间的气氛似乎在召唤我,脉络分明地展现在眼前。
同行的是两三个朋友,他们的心中都无一丝尘埃。
我们长久以来对烟霞仙境的钟爱,以及愉快的欢声笑语。
时光催人老,而世事也让人烦恼。
让我们努力创造这远离俗世的时刻,抓住这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呈苏企道汉良吕默夫》王灼
1. 半生岷山下:岷山,位于中国四川北部至甘肃南部,是中国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主要山脉之一。
2. 心与岷山亲:心,心灵或心情;岷山亲,亲近岷山。
3. 几蜡登山屐:蜡,指涂有蜡的登山鞋;登山屐,指登山的鞋子。
4. 不作山间人:不作,不成为或不像;山间人,居住在山里的人。
5. 兹游惬所愿:兹游,这次游玩;惬所愿,满足愿望。
6. 晴暄送余春:晴暄,晴天温暖的环境;余春,晚春,春天的尾声。
7. 山意欲相招:山意,山中的气氛或氛围;欲相招,想要相互邀请。
8. 缕脉就我陈:缕脉,山间的脉络;就我陈,向我展现出来。
9. 同行二三友:同行,一起走或一起旅行的人;二三友,两三个朋友。
10. 久矣烟霞癖:烟霞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或痴迷。
11. 佳哉笑语新:佳哉,好的样子;笑语新,新鲜的谈笑声。
12. 岁华迫人老:岁华,时光或年华;迫人老,催人老去。
13. 世故遣人嗔:世故,世间的事务或人际关系的复杂性;遣人嗔,让人烦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呈苏企道汉良吕默夫》是南宋诗人王灼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山水自然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作者描绘了在岷山下与友人共享美景的愉悦场景,同时也表达出岁月无情、应珍惜当下之乐的感慨。
首联“半生岷山下,心与岷山亲”,表达了作者半生都在岷山脚下度过,心灵已与岷山亲近无间。岷山,位于四川北部,因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佳人》中的“在天为箕,在地为江”而著名。这一联表现了作者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感情。
颔联“几蜡登山屐,不作山间人”,表明虽然屡次使用登山鞋,却并未完全成为山中之人。这里的“几蜡登山屐”寓意着作者曾多次涉足山林,而“不作山间人”则暗示了作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山林之趣,但仍无法彻底摆脱世俗生活的羁绊。
颈联“兹游惬所愿,晴暄送余春”,描述了此次游玩满足了作者的愿望,阳光明媚的春天伴随始终。这里,“晴暄送余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寓含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腹联“山意欲相招,缕脉就我陈”,意思是山色之美仿佛有意召唤我们,其脉络层次分明地向我展示。这两句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尾联“同行二三友,怀抱无一尘。久矣烟霞癖,佳哉笑语新。岁华迫人老,世故遣人嗔。努力造穷绝,乐事当及辰”,表达了作者与二三知己一同畅游的愉悦心情,以及他们在谈笑风生中展现出的人生态度。最后两句警示人们要抓紧时间去追求美好的事物,以免时光蹉跎,留下无尽遗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呈苏企道汉良吕默夫》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灼所作。创作于南宋末年,即公元1190年至1279年之间。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遂宁人。其生活年代正是南宋政治腐败、外患频仍的时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他一生波折,历任州郡属官、太常寺主簿等职,却因直言敢谏,多次遭到贬谪。诗人在此期间远离家乡,流寓江南各地,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世事的感慨。
在此时期,南宋王朝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外患日益严重。北方的金国势力逐渐壮大,不断南侵;南方的战乱和民不聊生使得国家经济凋敝。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纷纷投身报国,却无奈受到朝廷的压制。他们渴望建功立业,却又深感壮志难酬。这种矛盾的心态在王灼的诗作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呈苏企道汉良吕默夫》一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人以苏轼、辛弃疾等人为楷模,感叹自己虽有抱负却无法施展。他渴望像苏企道那样为国效力,却又担忧吕默夫等人因言论触怒权贵而遭罪。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忧国忧民、心系家国的诗人形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