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祖道师赴长江
山林与城市,何地非隐沦。
子意亦易败,径投寂寞滨。
楞严有奥章,试为识者陈。
归思落烟艇,尚及秋风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林和城市中,哪里不可以隐居呢?
你的心意也容易被打败,索性直接前往孤独的边缘。
《楞严经》中有深奥的章节,试着向懂得的人陈述。
回乡的念头落在烟雾弥漫的小船上,还有新鲜的秋风相伴。
去完善
释义
《送祖道师赴长江》是宋代诗人王灼创作的一首送别诗。下面是该诗的词句注释:
1. 祖道师:诗人送别的对象,是一位僧人。
2. 山林与城市:指祖道师的修行地点,既可以是在山林中,也可以在城市中。
3. 隐沦:隐士的别称,这里指隐居生活。
4. 子意:即你的意愿。
5. 径:直接。
6. 寂寞滨:孤独的地方。这里指江边。
7. 楞严:全称《大佛顶首楞严经》,佛教经典之一。
8. 奥章:深奥的篇章。
9. 识者:理解的人。
10. 陈:陈述。
11. 归思:思归之情。
12. 烟艇:烟雾中的船。
去完善
赏析
《送祖道师赴长江》是宋代诗人王灼送别友人祖道师的一首诗。全诗描绘了祖道师即将离开城市,前往长江边进行隐逸生活的情景。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佛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先,诗人通过对比山林与城市,强调了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找到隐居避世的地方。这一观点表明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看法,即只要内心宁静,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接下来,诗人提到祖道师的意愿也容易受挫,因为他选择了前往寂寞的长江之滨。这里暗示了祖道师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关切之情。
然后,诗人提到了佛教经典《楞严经》中深奥的篇章,并鼓励祖道师向识者阐述这些教义。这表明了诗人对于佛学的了解,以及他希望祖道师能在修行道路上有所成就的愿望。最后,诗人以归思落在烟雾弥漫的小船上,形容了祖道师即将离开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秋风的期待。这里的秋风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诗人对友情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祖道师赴长江》是宋朝诗人王灼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7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一年里,陆游、辛弃疾等文人骚客的诗歌创作已经达到了高潮,对于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深刻的关切。此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而王灼作为一位爱国诗人,自然也不会对这种社会现实无动于衷。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外族入侵的愤懑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朝廷偏安一隅,腐败无能,金兵时常南下侵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王灼的朋友祖道师决定离开家乡,前往长江一带寻求救国之道。诗人以此诗表达了他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寄予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