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李彦泽从余求卫公兵法

标题包含
李彦泽从余求卫公兵法
卫公少时已知兵,坐谈压倒韩擒虎。 一朝委事虬须帝,南歼荆盗北锄虏。 出其绪余教君集,犹谓四夷莫予侮。 乃知机略妙无比,攻城破阵一仰俯。 当时传公挟异术,云祲孤虚自默数。 可怜痴儿尚诡怪,至作齐东野人语。 我家旧畜公遗书,片段飘零十得五。 开囊取拾送君读,想见明窗口如皷。 玉舆消息渺吴越,铁骑纵横暗江浦。 学成出去清胡尘,莫道儒生不能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灼(1034年-1116年),字晦叔,号颐堂,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和政治家。 王灼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并未因此放弃对学问的追求...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卫国公年轻时就擅长军事,谈论起来能让韩擒虎自愧不如。 一日,他受命于太宗皇帝,先是平定南方的匪寇,再是击败北方的敌人。 他的军事才能连李君集都佩服不已,因此他认为四海八荒的敌人都无法对抗他。 人们都认为他的智谋和策略高超无比,不论是攻城还是破阵,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当时的人们都说他有神奇的法术,可以独自预测吉凶,预知胜败。 甚至有人将他比作神话中的英雄,不过我可不信这些离奇古怪的传言。 我家收藏了卫国公的一些遗书,可惜已散失大半,仅剩下了十分之五。 今天我将它们整理出来送给你阅读,想象着明媚的阳光洒在窗台上,就像鼓点一样充满力量。 国家的未来似乎还很遥远,但铁骑的声音已经隐约出现在江河的尽头。 学了这些东西,你可以去清理那些胡人的尘土,别再说读书人不能习武了。
去完善
释义
1. 卫公:指唐朝名将李靖,封卫国公,故称。 2. 韩擒虎:隋朝开国功臣,以勇武闻名。 3. 委事:担任事务。 4. 虬须帝:指唐太宗李世民,因其有虬髯,故称。 5. 荆盗:指唐朝初年的荆州乱贼。 6. 锄虏:打击敌人。 7. 君集:唐朝将领,曾随李靖征伐四方。 8. 四夷:泛指四方各族。 9. 云祲孤虚:古代天文术语,指天空中阴阳二气交互运行的状态。 10. 齐东野人:指无知的村野之人。这里用来讽刺那些对李靖兵法表示怀疑的人。 11. 默数:暗中计算。 12. 明窗:明亮的窗户,形容光线充足的地方。 13. 玉舆:皇帝的车驾。 14. 铁骑:骑兵。 15. 江浦:江边地区。
去完善
赏析
《李彦泽从余求卫公兵法》赏析: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王灼在《李彦泽从余求卫公兵法》中所写的诗。这首诗通过描述唐朝名将卫国公李靖的军事才能与成就,以及他留下的军事著作,表达了诗人对李靖的崇敬和对军事研究的重视。诗人认为,尽管李靖的军事理论已经残缺不全,但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诗人还鼓励读者努力学习军事知识,为国家清除外患。这首诗充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军事素养和爱国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李彦泽从余求卫公兵法》是南宋文学家王灼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 在南宋时期,朝廷内部矛盾尖锐,权臣秦桧当政,压制异议,迫害忠良,国家政治腐败,国力日衰。王灼身处于这一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内心深感忧虑。他原本抱着济世报国之志,却未能实现抱负,转而将情感寄托于文学创作,致力于诗歌、散文、戏曲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李彦泽为当时一位有勇略的将领,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但遭秦桧排挤,无法得到重用。尽管如此,李彦泽并未放弃追求军事才能和保卫国家的信念。在得知王灼收藏有唐代卫国公李靖的兵法著作后,便向王灼请教学习。王灼有感于此,挥笔写下了这首表达支持和赞美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