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化
灵山信多异,孤起一万寻。
其上罗诸峰,耸秀欲相临。
危磴巧盘折,古洞閟清深。
丛木开锦帐,飞泉鸣玉琴。
三仙班龙驾,长往无归音。
高阁俨像设,霓衣紫霞衿。
故知飞升骨,偕来幽绝岑。
声利岂不好,奈此老境侵。
吾家穷子安,登览动悲吟。
盛时亦云遇,志大力叵任。
今人已笑古,后人复视今。
天命傥可顺,吾将守素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灵山千奇百怪,独立挺拔入云端。
群山环绕如拱卫,峥嵘相对无言。
山径崎岖巧盘旋,古洞深邃藏灵源。
丛林翠屏如画,清泉奏鸣如玉。
三仙乘坐龙车,一去不复返。
高楼巍巍仿佛仙人画像,霓裳仙子着紫霞披肩。
原来仙人遗骨在此,一同来到这仙境。
追求名利有什么不好?只是岁月不饶人。
我家贫穷却安然,登高临下常感慨。
盛世曾经遇见,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代人嘲笑古人,后人又看今天。
顺应天命自然,我将守住初心。
去完善
释义
1. 灵山:指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峨眉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2. 危磴:险峻的石阶。
3. 盘折:弯曲曲折。
4. 罗:罗列,分布。
5. 丛木开锦帐:形容树木繁茂,如锦绣般铺展开来。
6. 三仙班龙驾:指传说中的三位神仙乘龙驾车离去。
7. 高阁俨像设:描绘了寺庙的高阁如同神仙的塑像一般庄严神圣。
8. 霓衣紫霞衿:形容神仙的衣着华丽多彩。
9. 飞升:指成仙升天。
10. 幽绝岑:指深山中幽静而险要的地方。
11. 声利:名声和利益。
12. 老境:老年时期。
13. 穷子安:指唐朝诗人杜甫,这里作者以杜甫自比。
14. 动悲吟:经常因为看到悲惨的事物而发出悲伤的叹息。
15. 志大力叵任:胸怀壮志,但是能力有限,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16. 天命傥可顺:如果能够顺应天命的话。
去完善
赏析
《葛仙化》是宋代诗人王灼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表达人生哲学的诗。诗中,作者以灵山、危磴、古洞、丛木、飞泉等自然景观为背景,传达了“飞升骨”的超脱精神。同时,借三仙、高阁等形象寄托了对于避世隐逸的向往和对自己境遇的哀愁。全诗境界开阔,情感深沉,展示了诗人超尘脱俗的胸襟和对世俗生活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灼的《葛仙化》是一首描述道家仙人葛洪的诗歌。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090年至1150年之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道教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在这个时期,王灼的人生经历也颇为丰富。他曾经担任过地方官职,但因为对官场的不满而辞官回乡。回到家乡后,他开始致力于文学创作和研究,尤其是诗歌和史学。他的诗歌作品中,有很多都是描绘道家神仙故事的,这反映出他对道教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北宋时期,道教文化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道教强调修身养性、长生不老,这与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相吻合。因此,许多文人都热衷于创作描绘道家神仙的诗歌,以此来表达他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感悟和理解。
在创作《葛仙化》时,王灼很可能受到了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他以葛洪为题材,通过描绘葛洪成仙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长生不老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灼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为我们了解北宋时期的道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