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韶美谊夫登妙明分韵得光字
野迥半留日,云薄初护霜。
一倾萸菊酒,三肃翰墨场。
诸君党友贤,独我鬓毛苍。
满引虽云乐,分携亦自伤。
平生子刘子,趣归谒建章。
勋业定指取,富贵肯相忘。
古人重佳节,酬酢无余觞。
龙山丹叶飞,骑台白草荒。
但使修名立,岂识离绪长。
明年未可料,共饮西湖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诗:
荒野渐渐留下落日,白云稀薄却守护寒霜。
一起倾倒茱萸菊花酒,共同敬仰翰墨之场所。
诸位同仁皆德艺双馨,唯我白发苍苍。
畅饮固然让人感到快乐,分别也使人感到忧伤。
我的好友子刘子,打算告辞去见建章。
他定将实现远大事业,富贵又怎会忘记我们?
古代人重视节日聚会,觥筹交错美酒佳肴。
龙山之上红叶飞舞,骑马台上野草枯萎。
只要立下好名声,哪能察觉到离别情绪的漫长。
来年的事无法预测,希望一同在西湖边欢饮。
去完善
释义
1.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
2. 韶美谊夫:诗人王灼的朋友,姓名不详。
3. 妙明:不详,可能是诗人在某地的别名或者昵称。
4. 分韵:古代文人聚会时的一种游戏方式,大家共同创作一首诗,然后按照诗的长短轮流选择押韵的字。
5. 萸菊酒:茱萸和菊花制成的酒。
6. 三肃翰墨场:在文场上恭敬地写诗。
7. 党友:朋友。
8. 独我鬓毛苍:只有我的头发已经变白。
9. 满引:把酒喝完。
10. 分携:分别。
11. 子刘子:可能指汉朝的名臣刘向。
12. 趣归:快点回家。
13. 建章:汉朝的宫殿之一。
14. 勋业:功绩。
15. 指取:指点方向。
16. 龙山丹叶飞:龙山的枫叶飘落。
17. 骑台白草荒:骑台上杂草丛生。
18. 但使修名立:只要能够树立良好的名声。
19. 岂识离绪长:哪里知道离别的心情如此长久。
20. 明年未可料:无法预料明年的情况。
21. 共饮西湖光:一起欣赏西湖的美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度重阳节的美好场景。开篇两句“野迥半留日,云薄初护霜”点明了重阳节的气候特点: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广阔的田野上,薄薄的云层为霜降披上了一层保护色。紧接着,诗人在后四句中生动地描述了与友人们共享茱萸菊酒的喜悦,以及书法才艺的交流场景。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开始关注自己的白发,流露出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人与朋友间的分别虽然有些伤感,但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的。
接下来的诗句里,诗人通过讲述与子刘子的交谈,表达了对于功成名就的期许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人认为,只要能够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便不会忘记此刻与朋友们的欢聚时光。他还提到古人在佳节中的酬酢交往,借以表达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期望能与朋友们再次共赏湖光山色。整体来看,这首诗歌通过对重阳节情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时光和事业的深思,展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同韶美谊夫登妙明分韵得光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具体年份未知。在这个时期,王灼(约1150-1210)作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广泛受到关注和喜爱。
在这段时间里,王灼的个人经历丰富多彩。他曾是南宋政府的官员,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他在外放期间,积极参与地方治理,推行儒家的仁政思想,使得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王灼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
在南宋时期,社会风气较为保守,文人墨客往往关注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灼的诗作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苏轼、黄庭坚等著名诗人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九日同韶美谊夫登妙明分韵得光字》这首诗描绘了重阳佳节时,诗人与朋友登高赏景的情景。诗中表现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王灼的人生态度以及他在这首诗中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