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尺山云居寺
循溪上坡坨,溪亦因山曲。
行尽高深处,招提隐山腹。
往者灰烬余,白塔但孤矗。
十年闹斤斧,有此千间屋。
阿师笑相语,异事子当卜。
今日钟报客,振响非人触。
病悴优婆塞,归梦到松菊。
诸圣惠三昧,警我烦恼毒。
卧听夜雨喧,起看晓云族。
去路犹恐迷,主人费斋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着溪水爬坡而行,溪流也随着山路曲折。
来到最高处,寺庙隐身于山谷之中。
过去的遗址仅余灰烬,白塔孤独矗立。
历经十年的修建,这里已成千间房屋。
师傅笑着交谈,此事奇异,你得占卜。
钟声提醒来客,并非有人触动。
虚弱的居士,归梦寻找松菊。
各位菩萨给予启示,唤醒我的烦恼之毒。
听着夜晚的雨声喧闹,看着早晨的云朵簇拥。
离开的路程尚且迷茫,主人准备斋饭与粥。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游历曲尺山云居寺的诗歌。诗人循溪而上,穿过蜿蜒曲折的山径,最终到达隐藏在深山腹地的寺庙。这里曾经被战火焚烧,如今只剩一座孤独的白塔耸立着。经过十年的辛勤建设,这个寺庙终于建成了千间房屋。诗人在与僧人的交流中,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在这里,诗人病中的疲惫得到了缓解,仿佛回到了他梦想中的田园生活。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诗人得以反思自己的烦恼和痛苦,并在夜晚聆听雨滴声,清晨观看云雾缭绕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在离开时,诗人还担心迷路,而热情的僧人则用斋饭招待他们,体现了他们的慈悲为怀。整首诗以诗人游历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对佛教信仰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曲尺山云居寺》是宋代诗人王灼所作。这首诗歌咏了曲尺山云居寺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和对禅意的追求。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致在公元116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王灼正处于人生的转折阶段。他在青年时期曾怀有壮志,但因世事无常,未能如愿以偿。因此,他选择退隐山林,寄情山水,寻找心灵的慰藉。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人生哲理,寻求心灵的宁静。
同时,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南宋初期,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然而,佛教作为一种信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寄托的场所。云居寺作为一处著名的佛教圣地,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文人墨客前来朝拜、游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灼的诗作也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表达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