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熙载之官邻山因简虞并父
力学收名第,指作青云梯。
向来杏园伴,盛者直金闺。
天工亦善戏,淹速乃不齐。
三年得一尉,初挈孥与妻。
邑居大山底,积翠蟠东西。
瘦马当缓驱,石磴裂马蹄。
寄谢循良守,桃李想成蹊。
行春有余暇,书尺到耕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力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如同通往青云的天梯。曾经的同伴都已身居高官显位,我却被贬职成为了一个小小县尉,带着家人和妻子来到了这个位于大山脚下的小城。在这里,我和我的妻子过起了清苦的生活。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是我相信自己的才华和努力终会被人看到,就像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样。
去完善
释义
1. 力学:这里指的是学习勤奋。
2. 名第:科举考试中的名次。
3. 指作:指引向。
4. 青云梯:比喻做官的途径。
5. 杏园:代指唐代进士及第后的宴游之地。
6. 盛者:优秀的人。
7. 金闺:指皇宫。
8. 天工:自然界的安排。
9. 淹速:迟速,快慢。
10. 不齐:不均衡。
11. 一尉:一个县尉的职务。
12. 邑居:城市居住的地方。
13. 积翠:积聚的绿色,形容山色苍翠。
14. 蟠:曲折延伸。
15. 瘦马:体质较弱的马匹。
16. 当缓驱:应该慢慢赶路。
17. 石磴:石头台阶。
18. 裂马蹄:马蹄在石阶上行走容易断裂。
19. 循良守:指奉行法治、重视教育的郡守。
20. 想:猜想。
21. 成蹊:踩出来的小路。
22. 行春:巡视春季农事。
23. 余暇:空闲时间。
24. 书尺:书信。
25. 耕犁:耕种农田的工具。
去完善
赏析
《送何熙载之官邻山因简虞并父》是宋代诗人王灼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以好友何熙载赴任邻山为线索,通过对他在官场的成就以及生活状况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联“力学收名第,指作青云梯”,表达了诗人对何熙载勤学成才的赞扬,同时也暗示了他的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这里用“青云梯”比喻科举考试,意味着何熙载通过勤奋努力,终于踏上了通往仕途的阶梯。
颔联“向来杏园伴,盛者直金闺”,提到了昔日同窗的盛况,赞美了何熙载才华横溢、名列前茅的才学。金闺即金马门,是汉代宫门名,这里用来借指翰林院或朝廷,表现了何熙载在文坛的地位。
颈联“天工亦善戏,淹速乃不齐”,诗人以“天工”喻指命运,认为命运的安排如同戏剧一般,有快有慢,让人捉摸不定。诗人以此表达对何熙载宦途起落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无奈。
接着,诗人通过描述何熙载赴任时的家庭生活场景,如“三年得一尉,初挈孥与妻”、“瘦马当缓驱,石磴裂马蹄”,展现了他的辛苦与坚韧。其中“邑居大山底,积翠蟠东西”,描绘了邻山的优美风光,预示了何熙载在此地任职的美好前景。
尾联“寄谢循良守,桃李想成蹊”,则寄语何熙载要效仿古代循吏(廉洁奉公的地方官)的榜样,造福百姓,使桃李之树结出硕果,成为百姓景仰的楷模。同时,诗人期望他能“行春有余暇,书尺到耕犁”,在日常工作中关心民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送何熙载之官邻山因简虞并父》是宋代诗人王灼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创作时间为公元1176年左右,即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代,宋朝历经靖康之耻,国土分裂,政治腐化严重。而与此同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诗人们在书卷和酒肆之间徜徉,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
在这一年里,王灼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他的父亲早逝,母亲也离他而去。失去了家庭温暖的他,开始在社会上寻求认同和发展。这时,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好友何熙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好友即将远行赴任,这让王灼倍感不舍。为了表达对何熙载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