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黄柑

标题包含
黄柑
果山仙果秀天香,处处圆金树树黄。 书后欲题三百颗,满林犹待洞庭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花果山上,仙果的香气弥漫天空,每一个地方都充满了金黄色的果实。读完这本书后,我想要写下三百颗仙桃的名字,整个树林都在等待洞庭湖边的霜降。
去完善
释义
1. 果山:泛指果实累累的山丘地带。这里可以理解为盛产水果的地区。 2. 仙果:指传说中的仙桃或仙桃一般的水果,这里用来形容柑橘的鲜美。 3. 天香:香气飘溢到天上,用来赞美柑橘的香气浓郁。 4. 圆金:比喻金色的果实,这里用来形容成熟的柑橘。 5. 树树黄:每一棵树上都挂满了金黄色的柑橘。 6. 书后欲题三百颗:指的是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到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中的“橘”,原诗有“后书曰:‘故得与尤物游,而自托于江海之上,南北之恶,自此分矣’”的句子,表达了地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里以三百颗作为参考,强调黄柑的数量之多。 7. 满林犹待洞庭霜:指整个果园的黄柑都在等待霜降,以使口感更佳。洞庭霜是指秋天时,北方的冷空气到达江南地区所形成的初霜,此时收获的柑橘品质最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黄柑的丰收景象和诗人对它的喜爱之情。"果山仙果秀天香"这句赞美黄柑为神仙般的果实,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处处圆金树树黄"则通过"圆金"和"黄"的颜色对比,形象地展示了黄柑圆润的外形和金黄的色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的两句"书后欲题三百颗,满林犹待洞庭霜"表达了诗人想要记录下这片丰收的景象,但又觉得满林的果实仍然等待洞庭的霜降才能完全成熟。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黄柑的喜爱,又通过洞庭霜来暗示时间推移,预示着黄柑成熟的季节即将到来。整首诗通过对黄柑的具体描绘,展现了诗人的丰富想象力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黄柑》是宋朝时期诗人邵伯温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述了黄柑的形态和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5年左右,正值宋金对峙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邵伯温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在青年时期曾任官员,但因不满朝廷的腐败而辞官回乡。在家乡,他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疾苦,以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这一时期,他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苏轼、陆游等,他们的友谊和支持使他的诗歌创作更加丰富多样。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宋朝正处在内外交困的时期。外部面临着金兵的威胁,内部则因为政治腐败、军事软弱而导致民不聊生。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邵伯温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民族的关爱。这首《黄柑》就是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