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太白把酒问明月歌
人生能几月圆时,歌之舞之复蹈之。
月为一人我成三,更遣青州从事相追随。
四人好在都无阙,相劝相酬到明发。
此夜山河有主张,锁碎繁星俱灭没。
采石已来五百春,当时青天为宇四无邻。
上下通透皆冰玉,岂徒眉宇真天人。
力士嗔人譬如刀割大江水,世间闲是闲非皆如此。
君不见李白携月到夜郎,一洗瘴天尽入冰壶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生难逢几回圆,欢歌起舞乐翻天。
月亮伴着三人行,更有美酒相伴随。
欢聚一堂无缺憾,互相敬酒直到天明。
今夜山河掌控中,满天繁星黯然失色。
采石矶已有五百年,当年晴空万里无云。
天空通透如冰玉,人间英雄如同天人。
力士怒吼犹如长江浩渺,世间琐事不过如此。
你可曾见李白带月游夜郎,洗涤瘴气仿佛进入仙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李太白把酒问明月歌”中的“李太白”即唐代诗人李白。
2. “酒问明月歌”指的是李白的《把酒问月》这首诗。
3. “人生能几月圆时”中,“能几”表示能有多少次,“月圆时”指中秋佳节之时。
4. “月为一人我成三”,这句意味着月亮代表诗人和他的朋友共三人。
5. “青州从事”是指南朝诗人谢庄的《月赋》,借用来表示赏月之事。
6. “锁碎繁星俱灭没”,“锁碎”原指琐碎的事务,这里表示星星在月光下变得黯淡。
7. “采石”是李白醉酒后捞月的地方,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
8. “五百春”表示五百年的时间,这里形容从李白捞月到现在的时间跨度。
9. “青天为宇四无邻”,“为宇”是指建立世界,这句话的意思是天空如宇宙一般无边无际。
10. “力士嗔人”这里的“力士”指的是唐玄宗的宦官高力士,因他听不惯李白称病弃官而大发雷霆。
11. “君不见李白携月到夜郎”,这是借用李白的诗句,表达诗人被贬谪的心情。
12. “冰壶里”意指冰清玉洁的境界。
去完善
赏析
《和李太白把酒问明月歌》是元朝诗人陈普模仿唐代诗人李白的《把酒问月》所创作的诗歌。在这首诗中,陈普通过描述与李白共度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李白及其作品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借月抒怀,表达了人生哲理和对生活的热爱。
“人生能几月圆时,歌之舞之复蹈之。”诗人以月喻人,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团圆的难得。他用歌唱、舞蹈和欢笑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热情,强调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情享受。
“月为一人我成三,更遣青州从事相追随。”这里,诗人将自己和李白以及月亮视为三位一体,彼此相互陪伴。他们共同举杯,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四人好在都无阙,相劝相酬到明发。”诗人提到四人(李白、自己、月和酒)在一起共享欢乐时光,彼此之间没有隔阂。他们互相鼓励和欣赏,直到天明才分开。
“此夜山河有主张,锁碎繁星俱灭没。”诗人描绘了在这样美好的夜晚,山河都有了活力,而那些琐碎的烦恼都变得微不足道。整幅画面充满了浪漫和诗意。
“采石已来五百春,当时青天为宇四无邻。”诗人提到了采石矶,这是李白去世的地方,距今已有五百年。他回忆起当年李白在世时的情景,那时天地间只有他们二人,四周没有其他的人烟。
“上下通透皆冰玉,岂徒眉宇真天人。”诗人赞美李白的才华横溢和高尚品质,认为他的眉宇之间透露出非凡的天赋和人格魅力。
“力士嗔人譬如刀割大江水,世间闲是闲非皆如此。”诗人用比喻来形容李白的遭遇,暗示那些对他的指责和误解就像一把刀子割开长江水一样,最终都会消散。
“君不见李白携月到夜郎,一洗瘴天尽入冰壶里。”诗人提醒读者不要忘记李白被流放到夜郎时,他依然乐观向上,把困难化为力量,用诗歌净化心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李太白把酒问明月歌》是南宋诗人陈普的一首和诗,创作于公元1206年前后。陈普,字尚德,号畏垒山人,福建宁德人,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
在南宋时期,国家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一方面,北方的金国屡次南下侵扰,给南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也日益严重。陈普在这个特殊时期,以诗人兼学者的身份,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生问题。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传达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关爱之情。
李太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他的《把酒问明月》是一首表达孤独、寂寞情感的著名诗篇。陈普的和诗《和李太白把酒问明月歌》,一方面表达了对李白诗歌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抒发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豁达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