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
冬日何曾短,寒更有许长。
红炉那作伴,白发早还乡。
旧酒谁赊饮,新诗自写藏。
故人思不见,独遶野梅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冬天的时光并不短暂,寒冷的日子反而漫长。没有温暖的火炉陪伴,我早早地回到了故乡。谁能借给我一点酒呢?我用诗来记录这一切。思念着那些无法相见的老朋友,独自一人在梅花香气中漫步。
去完善
释义
1. 冬日:冬天的时候。
2. 何曾: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表示时间过得不慢。
3. 寒更:指寒冷的天气或者夜晚。
4. 有许:这样,如此。
5. 红炉:烧得很旺的火炉。
6. 那作伴:指陪伴在烧得旺盛的火炉旁边。
7. 白发:形容老人或者经过很多岁月的人。
8. 早还乡:很早的时候就回到了故乡。
9. 旧酒:以前买来的酒。
10. 谁赊饮:指谁会赊账来喝酒。
11. 新诗:刚刚创作好的诗篇。
12. 自写藏:自己写出来然后收藏起来。
13. 故人:过去的朋友。
14. 思不见:想念却无法看见。
15. 独遶:独自环绕。
16. 野梅香:野外梅花的花香。
去完善
赏析
《冬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冬日的孤独与乡愁。首联“冬日何曾短,寒更有许长”,表达了冬日漫长、寒冷的特点,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萧瑟的氛围。颔联“红炉那作伴,白发早还乡”,通过红炉和白发两个意象,揭示了诗人孤独的内心世界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颈联“旧酒谁赊饮,新诗自写藏”,则表现了诗人在寂寞中借酒消愁、寄情于诗的创作状态。尾联“故人思不见,独遶野梅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他在孤独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心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日》是宋代诗人陈藻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与金朝对立的战乱时期。
在这个阶段,陈藻的个人生活颇具波折。他曾在地方任职,后因与权臣秦桧政见不合而辞官回乡,度过了漫长的归隐生活。这一时期的陈藻在地方上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同时也对民间疾苦有所关注。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北方的金朝崛起,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由于战争和政治局势的影响,当时的文人墨客普遍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忧患意识。陈藻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作品往往透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