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蜡梅花

标题包含
蜡梅花
香如江路晚风腾,色似蜂房晓露凝。 姓蜡名梅俱是假,世间多少墨成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项安世,字平甫,号无庵居士,南宋著名学者、诗人。他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卒于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享年109岁。 项安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香气如同江边的晚风翻涌,颜色犹如蜂房的朝露凝结。 姓氏名为蜡梅都是假象,世间又有多少墨水成了苍蝇。
去完善
释义
《蜡梅花》:这是一首描述蜡梅花的诗。诗人通过比喻手法,赞美蜡蜡梅花香气浓郁,花朵颜色鲜艳。同时表达出对墨守成规的文人墨客的不满与讽刺。 1. "江路":江边的路。这里指代江边的美景。 2. "晚风腾":形容夜晚江风吹拂的景象。 3. "蜂房":蜜蜂的巢穴。这里用来形容蜡梅花的花朵密集且排列有序。 4. "晓露凝":早晨的露水凝结在花瓣上。这里用来形容蜡梅花清晨时的晶莹剔透。 5. "姓蜡名梅俱是假":这句是说蜡梅这个名称其实是假的,只是人们习惯这样叫它。实际上它并不姓蜡,也不名叫梅。 6. "世间多少墨成蝇":这句是在批评那些只会模仿前人,没有创新的文人墨客。墨成蝇是指苍蝇一样的不良文章。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以江边的晚风和清晨的露珠比喻蜡梅花的香气和颜色,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绘蜡梅花的形态特征,使人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颔联通过“香如江路晚风腾”的描写,传达出蜡梅花开时节的芬芳气息,令人陶醉不已;而“色似蜂房晓露凝”则勾勒出了蜡梅花淡雅的色彩,就像蜜蜂窝里的蜂蜜那样诱人。在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蜡梅花比作蜂房中的蜂蜜,形象地表现了其独特的美感。 颈联则通过对“姓蜡名梅俱是假”的质疑,揭示了蜡梅花的真实身份。实际上,蜡梅并非真正的梅花,而是一种属于蜡梅科的植物。这一句看似否定,实则强调了蜡梅的真实存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事物的深刻洞察力。 尾联以“世间多少墨成蝇”收尾,寓意着人们往往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忽视了事物的本质。正如蜡梅花的名字虽然与梅花有关,但实际上它们并无直接关系一样,人们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也应该注重内在实质,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蜡梅花》是南宋诗人项安世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晚期,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国力衰微,民生疾苦,社会动荡不安。而诗人项安世身处乱世,忧国忧民,以诗为寄托,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项安世本人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经历了人生的高潮与低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了解,这使他更加关注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福祉。然而,他因为在任上直言敢谏,触怒了权贵,被贬谪外地,仕途受挫。在这样的境遇下,项安世将满腔激情投入到诗歌创作中,通过描绘蜡梅花的美丽形象,寄托自己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精神。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南宋的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儒家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文人墨客纷纷以诗文表达家国情怀;另一方面,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也广泛流传,许多知识分子在遭遇挫折时,转向宗教寻求精神慰藉。在这种氛围下,项安世的这首《蜡梅花》既体现了儒家的人文关怀,又蕴含了道家崇尚自然的精神追求,成为南宋诗坛的一朵奇葩。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