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堂
又到黄州旧雪堂,雪堂文字断人肠。
紫烟有路连桐柏,清浪何年看洛阳。
北望神州皆晋土,谁为党字岂苍王。
先王读论空流血,浩浩乾坤此话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又来到黄州的旧雪堂,雪堂的诗词让人断肠。
紫色的烟雾似的道路连接着桐柏山,何时才能看到洛阳的清澈波涛。
向北望去,神州大地都是晋朝的土地,谁能领会其中的深意,难道只是苍天的旨意吗?
先贤们读诗论文时常常感慨万分,感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天地的浩渺无垠。
去完善
释义
1. 黄州:地名,位于今中国湖北省。
2. 紫烟:古人多用紫色象征帝王之气,这里指朝廷的征召或召唤。
3. 桐柏:即桐柏山,位于今中国河南省西南部。
4. 清浪:清澈的水波。
5. 洛阳:古代名城,位于今中国河南省西部。
6. 神州:中华大地。
7. 晋土:泛指北方地区。
8. 党字:同“傥使”,如果的意思。
9. 苍王:泛指皇上。
10. 先王:指已故的君主。
11. 论:指孔子的政治主张。
12. 浩翰:广大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雪堂》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访黄州旧雪堂的景象,触发了其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忧虑。首联点明故地重游的情景,引起人们对于雪堂的文字(典故、往事)产生共鸣;颔联描述紫烟之路(理想的道路)与清浪之年(变革的时代),传达出诗人的期望和思考;颈联则揭示了现实问题,质疑谁是真正为人民谋福祉的政治领袖;尾联以先王的事业为例证,唤起人们对“空流血”的关注,感叹时局之艰难,表现出诗人的责任感和忧虑。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家国情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堂》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创作背景如下:
项安世生活在北宋末年,这个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外患不断,百姓生活困苦。然而,诗人却能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他通过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如瑞雪覆盖的庭院和山岗,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生活的希望。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一时期对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项安世已经是一位有一定成就的文人。他曾担任地方官职,但因不满官场腐朽而辞官回乡,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自然风光有着独特的感悟,也对宁静、简朴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