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梅花

标题包含
梅花
花实望先进,英华标素王。 竹篱眠夜月,风雪傲寒塘。 皎皎曾无对,凄凄忽有香。 和羹须鼎味,盛服也霓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季宣(1134年-1225年),字士龙,号知止堂主人,南宋文人。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个书香世家,父亲薛徽言是著名学者,母亲是陆游的妹妹。薛季宣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花朵期待着春天先至,充满生机与活力;竹子代表了纯洁和高雅的品质。它们在寒冷的夜晚中安然入睡,月光洒落在竹篱笆上,而冰雪在池塘边傲然挺立。这样的美景,几乎找不到其他事物与之相配;寒风中传来一阵阵清香,令人倍感温暖。这些美好的景象就如同美味佳肴需要调味一样,也需要高雅品质的服饰来点缀。
去完善
释义
1. 花实:指梅花的花蕾与果实。 2. 望进:有望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思。 3. 英华:原指草木之花,此处喻指梅花的高贵品质。 4. 标素王:意为以素雅之色示人,彰显其王者气质。 5. 竹篱:用竹子编织的篱笆,此处暗示梅花的生长环境。 6. 眠夜月:夜晚月光下梅花仿佛进入休眠状态。 7. 风雪傲寒塘:尽管严寒,梅花依然在大雪中傲然挺立。 8. 皎皎:明亮貌;清白貌。 9. 曾无对:此处的意思是没有任何花朵能与梅花相比。 10. 凄凄:寒冷的样子;悲凉的样子。 11. 有香:香气四溢。 12. 和羹:比喻大臣辅佐君王。 13. 鼎味:比喻大臣的才干与智慧。 14. 盛服:华丽的服饰。 15. 霓裳:传说中神仙的衣裳,这里用来形容梅花的美丽与高贵。
去完善
赏析
薛季宣的《梅花》描绘了梅花的形象和精神。首先,“花实望先进”一句表达了梅花盛开时,果实也逐渐成熟的情景。这与诗人期望梅花的繁荣、发展相契合,表达出他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紧接着,“英华标素王”则赞美梅花那高尚的品质和美丽的花朵,使之成为“素王”的象征。 诗人通过“竹篱眠夜月,风雪傲寒塘”两句展现了梅花的坚韧精神。在恶劣的环境下,梅花依然顽强地生长,无论是夜晚月光下,还是风雪交加的时刻,它都毫不畏惧,勇敢地面对一切。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了诗人的执着追求和高尚品质。 随后,“皎皎曾无对,凄凄忽有香”描绘了梅花与众不同的特点。它的美丽纯洁无可比拟,同时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人借此表达自己的理想:即使面临困境,也要保持高洁的品质和向上的精神。 最后,“和羹须鼎味,盛服也霓裳”两句则为梅花赋予了新的寓意。梅花可以作为一种美好的调料为和羹增色,也可以像华丽的霓裳一样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愉悦。这是对梅花价值的肯定,同时也是诗人对生活热情的呼唤。整首诗以梅花的形象为载体,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高尚品质的赞美,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的积极态度和坚定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花》是南宋诗人薛季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1年至1193年之间,正值南宋时期,薛季宣在这个时期表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创作《梅花》这首诗歌时,薛季宣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少年时参加科举考试,因为战乱未能赴考;成年后担任地方官职,治理一方,取得了一定的政绩。然而,由于南宋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薛季宣被贬谪至福建、湖南等地,经历了宦海沉浮。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的忧患意识更加深刻,也激发了他在诗歌创作中的才情。 在《梅花》这首诗中,薛季宣以梅花为象征,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当时,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金兵不断侵扰北方边境,百姓生活困苦。薛季宣借咏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自己愿意为国家兴亡尽忠尽职的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