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忆友人张自牧久客邕州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忆友人张自牧久客邕州二首 其二
半世飘蓬鬓已霜,营营复尔为谁忙。归田未说家山好,作客宁辞道路长。问信故人时共语,候门童子日相望。重阳已近无消息,又负黄花一度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邓林,原名邓仕均,1928年生于四川蓬溪县。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邓林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父亲邓家驹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半生漂泊白发染,劳碌奔波究竟为何。回乡未觉家园美,客居不辞路途遥。问候故友时常言谈,等候家门童子天天望眼欲穿。重阳节渐近却无音讯,再次辜负黄花飘香的美好时节。
去完善
释义
1. "半世飘蓬":形容在外漂泊半生的状态。"蓬"指野草,这里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 2. "营营":忙碌、劳碌的样子。 3. "为谁忙":为了谁而忙碌。 4. "归田":退隐回乡,这里指张自牧未能回乡。 5. "家山":家乡的山河,这里代指家乡。 6. "作客":寄居他乡,这里指邓林自己寄居邕州。 7. "道路长":旅途遥远。 8. "问信":询问消息。 9. "候门":等候在门前。 10.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11. "黄花":菊花,这里代指重阳节赏菊的习俗。 12. "一度香":一次香气,这里表示错过了今年的赏菊时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邓林,通过“飘蓬”、“营营”、“归田”等词语,描述了诗人对友人张自牧生活的关切和忧虑。诗中的“半世飘蓬鬓已霜”,意味着作者与朋友都已年岁渐高,岁月匆匆,但友谊却依然长久。接着的“营营复尔为谁忙”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状态的关切,感叹为何如此忙碌却又不知为何而忙。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反复提到“归田未说家山好”以及“作客宁辞道路长”,这是作者在质问友人是否打算回乡,还是选择继续远离家乡在外奔波。这里表达的,是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希望他能早日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 紧接着的“问信故人时共语,候门童子日相望”,是作者表达对友人关爱的具体行动,他会经常向故人们打听张自牧的情况,同时也期待着有一天能在张自牧的门前与他会面。 最后的“重阳已近无消息,又负黄花一度香”,这两句是作者以重阳佳节为背景,借黄花的香气表达出对友人的担忧和怀念。“重阳已近无消息”,暗示着诗人期待与友人共度佳节的愿望落空,于是他借“又负黄花一度香”这句诗意,诉说自己的无奈和惋惜。总的来说,这首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作者邓林对友人张自牧的关心、牵挂和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忆友人张自牧久客邕州二首 其二》,创作于明嘉靖年间,作者是邓林。 在明朝时期,随着朝贡体系的确立,中越两国交往频繁。由于当时的明成祖和宣宗对越南的友好政策,中越双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明成祖在位期间,他派遣使者出使越南,促进了两国的交流。在这个背景下,广西、云南等地成为中越交往的重要通道。邕州(今南宁)位于广西中部,毗邻越南,地理位置重要,因而成了联系中越两地的重要枢纽。 当时的张自牧作为文人墨客,游学至此,交游甚广。他与邓林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然而因为各种原因,张自牧旅居邕州的时间较长。尽管分隔两地,两人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相互挂念。在这首诗里,邓林表达了他对远在他乡的张自牧的深切怀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