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上蔡谢梅斋赴召

标题包含
送上蔡谢梅斋赴召
诏趣朝天去,春风半月程。 西湖花锦重,东越柳绵轻。 趋走输年少,谋猷让老成。 边烽半明灭,亩亩一关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很抱歉,我无法找到关于"葛绍体"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名字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出名,没有足够的公开资料。如果您能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
去完善

译文
我接到这个题目要求,仔细阅读和分析古文诗的内容。以下是我为这首诗创作的现代白话文的译文: 命令催促着上朝见天子,春天里的春风吹拂,行程需要大约半个月。美丽的西湖繁花似锦,而东越的柳树却飘着轻柔的絮状物。在奔赴皇城的途中,年轻人步履轻盈,而年长者则沉稳地策划政策。边境的战事时隐时现,每一次烽火都牵动着我心中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诏趣":这里的“诏”指的是皇帝的命令或者文书;“趣”有催促之意。所以,"诏趣"合起来就是接到皇帝的召唤或命令,立刻去做某事的意思。 2. "朝天":这里指的是入朝见皇帝,意味着进入朝廷担任职务。 3. "春风":在这里并不单指春天的风,而是代指春天的气息。 4. "半月程":这是用来说明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距离时间,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半个月的路程。 5. "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旅游景点,以湖光山色秀美闻名于世。 6. "花锦":形容繁花似锦的景象,寓意美好。 7. "东越":古代地域名,位于今天的福建省一带。 8. "柳绵":柳絮,柳树种子上长出的白色绒毛,随风飘散。 9. "趋走":意为奔走,这里可能指年轻的官员在朝廷中担任事务性工作。 10. "输":这里是输与,比不上的意思。 11. "谋猷":计策,策略。 12. "老成":意指经验丰富,稳重的人。 13. "边烽":烽火台,用来传递边疆的战事信息。 14. "明灭":明暗闪烁不定。 15. "亩亩":方言词汇,意为每一块土地,这里可以理解为农业问题。 16. "一关情":全部牵动他的情感,表明对农业问题的关心。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送上蔡谢梅斋赴召》中,诗人葛绍体以送友人上京赴召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人生态度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首联“诏趣朝天去,春风半月程”,诗人在此表达了友人奉诏上京的紧迫与荣耀,同时也揭示了春天的美好。 颔联“西湖花锦重,东越柳绵轻”,诗人通过对比西湖和东越两地不同的春天景象,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颈联“趋走输年少,谋猷让老成”,诗人通过比较友人与少年、老年在行事方式和智慧方面的特点,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和期待。 尾联“边烽半明灭,亩亩一关情”,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借边防烽火未能完全消除的现象,表达了对于国家安危的忧虑,流露出浓郁的爱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上蔡谢梅斋赴召》是宋代诗人葛绍体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7年,即南宋时期。 在这个特殊时期,由于北方金国的入侵,南宋朝廷不得不偏安江南一隅。虽然局势紧张,但仍有不少文人墨客投身于文学创作,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关切。葛绍体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如这首《送上蔡谢梅斋赴召》,充分展示了他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在葛绍体的一生中,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取得功名。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体现了他在那个动乱年代中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总的来说,《送上蔡谢梅斋赴召》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的动荡岁月,诗人葛绍体以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品格,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惋惜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