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
竹声枕上报平安,曙色依稀隔幌寒。
风雨满庭人未起,蛛丝斜挂碎珠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透过竹林的声音在枕头上传来平安的消息,晨曦的曙光隐约穿过窗帘带来一丝寒冷。风雨吹打着庭院中的植物,家人还未起身,而蜘蛛网上斜挂着破碎的水珠。
去完善
释义
1. 报平安:指风吹竹叶的声音在枕边传来,让人感受到安宁和平静。
2. 曙色:曙光,拂晓时的天色。
3. 幌:窗帘或帷幔。
4. 风雨满庭:指整个庭院都被风雨覆盖。
5. 碎珠团:形容雨滴从蛛丝上滴落下来的样子,像是破碎的小珠子。
去完善
赏析
《早起》这首诗通过对清晨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首句“竹声枕上报平安”以竹声报平安为引子,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环境的向往。接下来的“曙色依稀隔幌寒”一句,通过描述曙光透过窗帘的微光,表现出了诗人在朦胧晨光中感受到的丝丝凉意,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静。
在第三句“风雨满庭人未起”中,诗人以风雨满庭的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最后一句“蛛丝斜挂碎珠团”则是通过对蜘蛛网和雨滴的描绘,展现出自然界中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清晨的景象,同时穿插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使得诗歌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哲理之思,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起》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葛绍体所作。此诗创作于宋宁宗时期(1194年-1224年),正值南宋中期,社会相对稳定,但北方领土被金国侵占,百姓生活仍然艰辛。
葛绍体一生热爱田园生活,多次辞官归隐,诗歌多反映农家生活及对乡土的热爱。在宋朝文人墨客普遍追求高雅艺术的氛围下,葛绍体独树一帜,作品富有浓厚的民间气息和生活情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早起》。
此时葛绍体已过古稀之年,长期饱受战争离乱之苦的他深刻体会到农民的勤劳和朴实,同时也对民生多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亲切质朴的笔触描绘了清晨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赞颂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