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月
幽人春望本多情,况是花繁月正明。
竟夕无言亦无寐,绕阶芳草影随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春天,孤独的人总是显得多愁善感;尤其是在百花争艳、明月高悬的夜晚。他们整夜沉默不语,也无法入睡,只能沿着台阶看着草丛里的影子默默跟随。
去完善
释义
《春夜月》注释如下:
1. 幽人:指隐居的人,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
2. 本多情:天生就情感丰富。
3. 况是:更何况是。
4. 花繁:繁花盛开。
5. 竟夕:整夜。
6. 无言:不说话。
7. 亦无寐:也无法入睡。
8. 绕阶:沿着台阶。
9. 芳草:春天的草。
10. 影随行:月光照亮了花草的影子,仿佛跟随着行人。
去完善
赏析
《春夜月》描绘了春天的夜晚,月光皎洁,花儿盛开的美景。首句“幽人春望本多情”通过“幽人”表达了对春天的深情。第二句“况是花繁月正明”进一步描绘了春天景象的繁华和月光的明亮。三、四句“竟夕无言亦无寐,绕阶芳草影随行”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在这样的美景下,虽然内心激动,却无言以表,只能无眠地绕着台阶漫步,欣赏周围的春光月色。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细腻情感和对美好景色的深深陶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夜月》是南唐著名文学家、大臣徐铉于晚唐五代时期所创作的词作。徐铉在南唐时历任官职,深受皇室的信任和器重,后来因忠诚耿直遭贬谪而家道中落。尽管如此,徐铉仍秉持着清廉正直的品质,关心国家大事,为朝廷出谋划策。
在创作这首《春夜月》时,正是南唐国力逐渐衰弱的时期,皇帝沉溺于享乐,朝政腐败,政治斗争激烈。与此同时,边境战乱不断,民生疾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徐铉深感忧虑,于是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寄托在这首词中。
《春夜月》描绘了春夜月光下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期许。然而,这种美好的理想却无法摆脱现实的困境。因此,这首词也流露出作者的无奈与悲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