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骆家亭子
亭台腊月时,松竹见贞姿。
林积烟藏日,风吹水合池。
恨无人此住,静有鹤相窥。
是景吟诗徧,真于野客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骆家亭子:位于唐朝的某一地区,具体地点已不可考。
2. 腊月:指农历十二月。
3. 松竹见贞姿:松竹代表坚贞的品质,这里描述的是在严寒的冬天,松竹依然保持坚韧的姿态。
4. 林积烟藏日:树林密集,阳光无法穿透,如同被烟雾遮挡。
5. 风吹水合池:风将水面吹起涟漪,形成水池波纹的样子。
6. 恨无人此住:遗憾没有人在这里居住。
7. 静有鹤相窥:安静的环境中,只有仙鹤偶尔来探望。
8. 是景吟诗徧:这样的景色很适合吟诗。
9. 真于野客宜:对于山野之人来说,这种环境再合适不过。
去完善
赏析
《冬日骆家亭子》描绘了隆冬时节的幽寂景象,透露出古人崇尚高洁、坚韧的品质。首联点明了时间背景和整体环境,亭台、松竹为画面主体,表现出年关时的肃穆氛围。接着,颔联描述阳光穿透层层烟云照进树林,微风轻拂水面形成波纹的景象。颈联抒发了作者渴望与贤者共处的理想,然而目前却无人在此静修,只有仙鹤旁观。尾联刻画了诗人因美景激发灵感,在田野间肆意抒发胸臆的画面。整首诗通过对冬日的清幽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人的心境与追求,令人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日骆家亭子》是唐代诗人刘得仁的作品,创作于公元八世纪下半叶。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繁荣的唐王朝末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与此同时,文学艺术的创作却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刘得仁,生于书香世家,其祖父刘玄佐曾为唐朝藩镇割据时期著名的藩帅,但到了他这一代,家境已经衰落。作为寒士,刘得仁空有才华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这使他对功名失意的体验更为深刻。在他的诗作中,常能体会到一种孤寂、怅惘的情绪。
冬日骆家亭子这首诗正是刘得仁在这种人生境况下的写照。诗中以“梅花如雪柳如丝”的美景,反衬出他的孤独和失落。同时,他也借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