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早行

标题包含
早行
万类半已动,此心宁自安。 月沈平野尽,星隐曙空残。 马渡横流广,人行湛露寒。 还思犹梦者,不信早行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早行》刘得仁 注释: 1. 万类:指万物。 2. 半已动:表示已经有一部分开始活动。 3. 宁自安:“宁”是反问词,意为“岂能”“怎能”;“自安”表示自己内心安定。 4. 月沈:月亮沉下地平线。 5. 平野:平原、旷野。 6. 星隐:星星逐渐暗淡。 7. 曙空:曙光中的天空。 8. 横流:宽阔的河流。 9. 广:宽广。 10. 湛露:浓重的露水。 11. 还思:依旧思念。 12. 犹梦者:还在做梦的人。 13. 不信:不相信。 14. 早行难:早起赶路困难。
去完善
赏析
《早行》刘得仁:这首诗通过描绘早行的景象,表达出作者在旅途中宁静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以月亮沉入平野、星星隐匿在曙光中,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早行的艰辛;又以横渡宽阔的河流和马踏露水的寒冷,形象地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勇敢。最后,诗人表示,那些还在做梦的人,不相信早起出行会有多困难。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道路的坚定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行》是唐代诗人刘得仁的一首五言律诗,具体创作时间未详,但据现有资料可知,这首诗反映了刘得仁晚年(850年前后)的心境。在这段时间里,刘得仁经历了人生的波折和时代的沧桑,同时也目睹了朝政的腐败和社会的动荡。 在晚唐时期,宦官当权、藩镇割据的局面愈演愈烈,朝廷内部矛盾激化,政治斗争激烈。刘得仁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虽然出身名门望族,但在仕途上却屡屡受挫。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因此对当时的科举制度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和不平之感。 这首诗正是通过对早行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冷的早行图,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在这艰难时世中的艰辛跋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