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从伯舍人道正里南园

标题包含
题从伯舍人道正里南园
帝里余新第,朱门面碧岑。曙堂增爽气,乔木动清阴。 直去亲瑶陛,朝回在竹林。风流才子调,好尚古人心。 薜荔遮窗暗,莓苔近井深。礼无青草隔,诗共白衣吟。 轩静留孤鹤,庭虚到远砧。掩关裁凤诏,开镜理琼簪。 种植今如此,尘埃永不侵。云奔投刺者,日日待为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题从伯舍人道正里南园》刘得仁 注释: 1. 帝里:京城,此处指长安。 2. 余新第:剩下的是新的住宅。 3. 朱门:红漆门,形容宅第富丽。 4. 碧岑:青翠的小山。 5. 曙堂:早晨的阳光照进的厅堂。 6. 乔木:高大的树木。 7. 直去:径直前往。 8. 亲瑶陛:亲近皇宫。 9. 朝回:早上朝见皇帝回来。 10. 竹林:此处借指清幽之地。 11. 风流才子调:具有风流才子的情趣。 12. 好尚:喜好与崇尚。 13. 古人心:古人雅致的情怀。 14. 薜荔:一种藤蔓植物,此处比喻房子周围的环境。 15. 窗暗:窗户被植物遮挡显得阴暗。 16. 莓苔:一种青苔,此处表示房屋的老旧感。 17. 近井深:靠近水井的地方。 18. 礼无青草隔:礼节没有因为草木的阻隔而改变。 19. 白衣吟:白居易的诗。 20. 轩静:书房宁静。 21. 孤鹤:孤独的仙鹤,象征高雅。 22. 庭虚:庭院空旷。 23. 远砧:远处的捣衣声。 24. 掩关:关闭门窗。 25. 裁凤诏:整理皇帝的诏书。 26. 开镜:打开镜子。 27. 琼簪:玉簪。 28. 种植:种树植竹。 29. 尘埃永不侵:表示环境的清洁。 30. 投刺者:求见的人。 31. 为霖:带来甘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从伯舍人在帝都的新居,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美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朱门面碧岑”、“曙堂增爽气”和“乔木动清阴”等句子形象地展现了新居的优雅环境。同时,通过描述“亲瑶陛”和“在竹林”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从伯舍人的敬仰之情。 接下来,诗人用“风流才子调”和“好尚古人心”来称赞从伯舍人的才情和高雅的品味。而“薜荔遮窗暗”和“莓苔近井深”则描绘出居所的自然宁静,表现了从伯舍人与世无争的精神风貌。 紧接着,诗人以“礼无青草隔”和“诗共白衣吟”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与朋友共享田园生活的美好愿望。而“轩静留孤鹤”和“庭虚到远砧”则形象地描绘了从伯舍人的生活情景,流露出诗人对他闲云野鹤般生活状态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种植今如此”和“尘埃永不侵”表达对从伯舍人高尚品质的敬佩,同时也传达了自己愿意投身于这种清静脱俗生活的意愿。而结尾句“云奔投刺者,日日待为霖”则暗示出从伯舍人如同甘霖般滋润着周围的人,给予了他们无尽的希望。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从伯舍人的赞美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从伯舍人道正里南园》是唐朝诗人刘得仁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40年左右,正值唐文宗晚年时期。这个时期,刘得仁因为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心情颇为低落。他虽然出身于世家大族,却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无奈和悲哀。 在当时,由于朝政腐败、宦官专权等原因,唐朝的繁荣已经逐渐衰落。刘得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忧虑交织在一起,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深沉而忧郁的特质。这首《题从伯舍人道正里南园》正是刘得仁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南园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