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回中夜访独孤从事

标题包含
回中夜访独孤从事
满庭霜月魄,风静绝纤闻。边境时无事,州城夜访君。 拥裘听塞角,酌醴话湘云。赞佐元戎美,恩齐十万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回中: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一带。 2. 独孤从事:唐朝官员,具体身份不详。 3. 满庭霜月魄:形容庭院中月光洒满的景象。 4. 风静绝纤闻:指环境宁静,没有任何声音。 5. 边境时无事:指当时边疆地区没有战事发生。 6. 州城:指古代地方政府所在地。 7. 拥裘听塞角:穿着皮衣,聆听着边疆的号角声。 8. 酌醴话湘云:一边品尝美酒,一边谈论湖南的风光。 9. 赞佐元戎美:赞扬辅助元帅的美好。 10. 恩齐十万军:意为皇帝的恩泽比十万大军还要广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独孤从事在寂静的夜访中的所见所闻,体现了诗人对边疆宁静和友情的感慨。首联以“满庭霜月魄”写出环境的寒冷与宁静,同时点明了季节和环境;颔联则表达了边境的和平无事,以及诗人探访朋友的热情;颈联通过诗人的行为——“拥裘听塞角,酌醴话湘云”——进一步表现了这种友情与平和的氛围;尾联则以赞颂友人和元戎的美德结束,表达了对朋友们的敬意和对朝廷的忠诚。整首诗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边陲安宁的关注和深厚的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回中夜访独孤从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德宗贞元年间,即公元785年-805年之间。这一时期正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节点,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政治斗争激烈。刘得仁作为文人,无法逃脱时代的宿命,他的生活也与时代息息相关。 在诗人的生活中,他与独孤从事有深厚的友谊。然而,由于各自的社会地位、职责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难得相聚。因此,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独孤从事的深切怀念和真挚的友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士大夫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同情。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他们在面对时代的困境时,并未消极沉沦,而是以坚韧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追求自己的理想。这种精神与时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为后世的文人树立了榜样。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