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寄白阁僧
营营不自息,暌阔数年情。
林下期难逐,人间事旋生。
鸟栖寒水迥,月映积冰清。
石室焚香坐,悬知不为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营营:形容忙碌不停的样子,表示为了生计而劳碌奔波。
暌阔:形容离别时间较长,久别重逢或久未联系。
林下:原指隐逸之士,此处可以理解为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
期难逐:期待实现却难以达到。
人间事:指世俗琐事。
鸟栖寒水迥:描述鸟儿在寒冷的湖泊中栖息的场景。
悬知:预感,提前知道。
不为名:不追求名声与名利。
去完善
赏析
《冬夜寄白阁僧》刘得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冬夜时分怀念一位远在他乡的僧人朋友的情感。首联表达了诗人自己在世俗生活中奔波劳碌的无奈,与友人暌隔多年的惋惜;颔联则道出了难以追寻旧日林下之约的遗憾,以及人生世事无常的感慨。
颈联通过描绘飞鸟在水面栖息、月光洒在结冰上的景象,渲染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尾联中,诗人设想自己若能像那位僧人一样在石室里静心修习,那么尘世的名利得失就不足挂齿了。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他对释然心境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夜寄白阁僧》是唐朝诗人刘得仁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25年左右,此时正值唐敬宗在位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
刘得仁是唐代著名的文人,他的家庭世代为官,但他本人却未能在仕途上取得显著成就。这可能与他淡泊名利、崇尚自由的个性有关。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诗歌创作,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
在这首诗中,刘得仁表达了他在冬天夜晚思念白阁僧的心情。白阁僧可能是他的朋友或者他敬仰的僧人,他们之间可能有过深厚的友谊或者共同的信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得仁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信仰的执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