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秋气满堂孤烛冷,清宵无寐忆山归。
窗前月过三更后,细竹吟风似雨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秋气:秋天的气氛,这里指秋天的凉意。
2. 孤烛:孤独的蜡烛,形容孤独的环境。
3. 清宵:寂静的夜晚。
4. 无寐:无法入睡。
5. 山归:回乡隐居。
6. 月过三更后:指月亮在半夜之后。
7. 细竹吟风:指风吹过竹子发出的声音。
8. 雨微:轻微的雨声。
去完善
赏析
《秋夜》刘得仁: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夜晚,诗人孤独地坐在满屋子的秋意中,无法入睡,思念着远方的家乡。窗前的月亮在深夜过后渐渐落下,细竹被风吹拂发出轻微的声音,如同秋雨般温柔。整首诗充满了宁静、孤独和思乡的气氛,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是唐代诗人刘得仁的著名诗作,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在那个时候,国家政治腐败、战争频繁、民生困苦,文人墨客们以诗歌为寄托,抒发心中感慨。
刘得仁的一生颇为坎坷,他年少时就失去了双亲,孤身一人来到京城长安谋求功名。然而,尽管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却因各种原因始终未能踏上仕途。这使得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慨。
在这个秋夜里,刘得仁独自面对窗外的明月,心中涌起了一阵阵的惆怅。他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那些在战乱中失散的朋友,也想起了那些因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的百姓。这些思绪交织在一起,化作了诗句:“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在这首诗中,刘得仁通过对秋夜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代的忧虑。他的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感染。而这,正是那个时代文人墨客们的共同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