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池上宿

标题包含
池上宿
事事不求奢,长吟省叹嗟。无才堪世弃,有句向谁夸。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凉风白露夕,此境属诗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事事:指生活中的各种事情。 2. 求奢:追求奢侈的生活。 3. 长吟:长时间地吟咏诗歌。 4. 省叹嗟:对自己过去的叹息和哀怨表示反省。 5. 无才:没有才能,这里的“无才”是诗人自谦的说法。 6. 堪:能承受,可以忍受。 7. 世弃:被世人抛弃。 8. 有句:有诗句,这里指诗人的才华。 9. 向谁夸:向谁去炫耀自己的才华。 10. 老树:古老的树木。 11. 呈:展示,显现。 12. 秋色:秋天的景色。 13. 空池:空旷的池塘。 14. 浸月华:被月光照射。 15. 凉风:凉爽的秋风。 16.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气温渐低,露水凝为霜,多在每年的9月7日至9日之间。 17. 夕:晚上,黄昏时分。 18. 此境:这种景色。 19. 属诗家:属于诗人所欣赏和赞美的境界。
去完善
赏析
《池上宿》这首诗歌以简练的诗句描绘了诗人刘得仁在池上度过的一个夜晚,展现了其深邃的人生思考和诗人的敏感。首联"事事不求奢,长吟省叹嗟"体现了诗人朴素的生活态度和深沉的忧患意识。颔联"无才堪世弃,有句向谁夸"揭示了诗人对自己的才情和社会地位的感慨。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却不被世人所重视,其中的无奈与伤感令人唏嘘。颈联"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通过深秋的老树和寂静的水面表达了诗人在秋夜中孤独的心境,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尾联"凉风白露夕,此境属诗家"则意味着在这样的环境中,只有诗人才能够理解和欣赏这种意境之美。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呈现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池上宿》是唐代诗人刘得仁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宪宗时期(公元805年-820年)。在这个时期,刘得仁历经了宦海沉浮,体验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的父亲刘允济曾是贞元、元和年间的尚书右仆射,但在他三十多岁时就去世了,这使得刘得仁家境逐渐衰落。虽然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始终没有实现飞黄腾达的梦想。这些人生经历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唐宪宗时期,唐朝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然而,这个时期的统治者重视儒家伦理道德,对文人士大夫的要求极高。这使得刘得仁等文人深感压力,他们渴望实现个人抱负,但又忧虑国家的未来。这种矛盾的心理在刘得仁的诗歌中得到体现,如《池上宿》中的“夜凉船影浸疏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