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意
凉意满中庭,乾坤洗濯清。
鹊河通海浪,萤火乱天星。
便觉黄花近,休看白发生。
客床眠不稳,起坐听秋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凉爽之意充满了整个庭院,天地之间都被洗净而显得清净明亮。
鹊桥连接着海洋与波浪,萤火虫的光芒如同繁星点点。
随即感觉到秋天的气息已经临近,不要过分关注白发渐生。
旅途中的床铺让人难以入睡,起身坐着倾听秋天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凉意:凉爽的秋意。
2. 中庭:庭院中央。
3. 乾坤:天地之间,这里指整个世界。
4. 洗濯清:清洗得干干净净,形容秋天的清凉感觉。
5. 鹊河:即银河。
6. 海浪:泛指波浪。
7. 萤火:萤火虫发出的微光。
8. 黄花:菊花,这里指秋天到来时菊花盛开。
9. 白发生:白头发,这里指年纪渐长。
10. 客床:旅人的床铺。
11. 不稳:不稳定,这里指难以入睡。
12. 起坐:起身坐着。
13. 秋声:秋天的声音,这里指风声、虫鸣等秋季自然界的声响。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表达诗人感慨的诗。诗人通过“凉意”、“洗濯清”等词语表达了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同时也传达出秋天的清爽和宁静。诗中的“鹊河通海浪”、“萤火乱天星”两句则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星空的壮丽景象,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氛围感。接下来的“便觉黄花近,休看白发生”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既有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有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最后两句“客床眠不稳,起坐听秋声”则是诗人从内心世界的感慨转向对外部环境的观察,以“听秋声”作为结尾,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凉意》是南宋诗人苏泂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初秋时节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凉意”一词,既指自然气候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苏泂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在他的青年时期,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这一时期的苏泂,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混乱,这使他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在南宋中后期,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苏泂作为一位有良知的诗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百姓的同情,都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凉意》这首诗,就是他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通过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