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芍药

标题包含
芍药
春意垂垂尽,名花续续开。 谁知倾国色,元未著香埃。 曾向芜城见,还惊茗水来。 贪看诗律细,忘覆掌中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侃,字直夫,号南湖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理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张浚是南宋的名臣,曾担任宰相一职。 张侃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气息渐渐消退,名贵的花朵仍然陆续开放。谁能想到这样倾城的花色,原来从未沾染过尘埃。曾经在大片的荒草中见到过这样的花朵,如今又被茶香吸引过来。沉醉在诗歌韵律的美妙之中,忘记了手中已经倒满的酒杯。
去完善
释义
《芍药》:这是一首描述芍药的诗歌,作者是宋代的张侃。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春意:春天的气息或景象。 2. 垂垂:形容春天草木慢慢生长的样子。 3. 名花:有名的花卉,这里指芍药。 4. 倾国色:形容女子或花朵美貌的成语,源自“倾城倾国”。 5. 元未:原本没有。 6. 著香埃:沾染尘埃。 7. 芜城:荒芜的城市,这里可能指扬州。 8. 茗水:茶水或泉水,这里可能指荷花池的水。 9. 诗律细:诗的韵律细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芍药的美丽与珍贵,以及诗人对它的痴迷。前两句“春意垂垂尽,名花续续开”描述了春天的即将离去和芍药的盛开,形成了一种对比,暗示着芍药的独特之处。第三、四句“谁知倾国色,元未著香埃”则表达了对芍药美貌的赞叹,这种美犹如倾国倾城,却又无丝毫俗气。第五、六句“曾向芜城见,还惊茗水来”意味着诗人曾在荒芜之地见到过芍药,那种惊艳之感就如同看到了茗水的奇迹。最后两句“贪看诗律细,忘覆掌中杯”表达了诗人因为欣赏芍药之美而忘记了手中酒杯的空落,流露出对芍药深深的喜爱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芍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芍药》这首诗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张侃所创作。张侃生活于南宋末年,晚年辞官回乡,过着隐逸的生活。他善于观察自然景色,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融入诗歌之中。这首诗便是他在闲暇之余对芍药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追求。 创作这首诗时,正值南宋末年,国家政治腐败,百姓疾苦。然而,在张侃的家乡一带,却是一片宁静和平的景象。芍药花盛开,美丽动人,给诗人带来了安慰和愉悦。因此,这首诗既是诗人的个人情感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