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花
星河明灭映篱根,风露开成碧玉温。
晓色未开忙歛恨,柔条无力绊天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亮的星光在篱笆下闪烁,晶莹的露水滋润着翠绿的枝条。清晨的阳光尚未完全洒满大地,却已能看到那些努力伸展枝条的小草匆匆收起悲伤。轻柔的枝条仿佛无力的绳子牵绊住美丽的织女星。
去完善
释义
《牵牛花》:本诗描绘了牵牛花的形象与特点。诗人以星河为起点,表达了牵牛花美丽与高贵的气质。之后通过描述它的生长环境和形态来突显其优雅与矜贵。
1. 星河:指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2. 明灭:指的是星光时明时暗的现象。
3. 映:指光线照射到物体上。
4. 篱根:篱笆的根基部分,此处在诗中指牵牛花攀附生长的位置。
5. 风露:指在风中湿润的空气。
6. 开成:表示从原本的样子变成了新的样子。
7. 碧玉温:形容牵牛花的颜色翠绿如温润的碧玉一般。
8. 晓色:指拂晓时的曙光。
9. 未开: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10. 忙歛恨:形容牵牛花马上收敛起花瓣的景象。
11. 柔条:此处指牵牛花的藤蔓。
12. 无力:指牵牛花的藤蔓韧性不足。
13. 绊天孙:意为阻碍了织女星编织云锦的过程。
去完善
赏析
《牵牛花》是一首描绘牵牛花的诗,诗人以银河、风露、晓色等自然景观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牵牛花的美丽和生机。
首句“星河明灭映篱根”,写的是牵牛花在夜空中闪烁的景象,星星点点的光芒映衬着篱笆的根部,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这里不仅表达了牵牛花的美丽,还强调了它的生长环境,突出了其坚韧的生命力。
次句“风露开成碧玉温”,进一步描绘了牵牛花在晨露和风中开放的景象。碧玉般的绿色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温暖,这与首句的星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清晨的美丽。同时,诗人通过比喻,将牵牛花比作碧玉,强调了它的纯洁和高雅。
第三句“晓色未开忙歛恨”,写的是牵牛花在早晨的阳光下开放的过程。这句诗中的“晓色”是指清晨的阳光,“歛恨”是指牵牛花逐渐收敛花瓣,开始绽放的过程。这里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了牵牛花一种哀愁的情感,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末句“柔条无力绊天孙”,是诗人对牵牛花的赞美之词。这里的“柔条”指的是牵牛花的藤蔓,“天孙”是指天上的织女。诗人用“无力绊天孙”来形容牵牛花的藤蔓虽然纤细,但却顽强地向着天空延伸,充满了力量和生命力。这句话既表现了牵牛花的美丽,又揭示了它坚韧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牵牛花起引萝藤,结得花如小角弓。
净洗艳妆难近火,从来篱落傍墙东。
这首诗名为《牵牛花》,是南宋诗人释元肇所作。释元肇,生卒年不详,字圣徒,号淮海野人、山阳破衲。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能诗,有《山房集》传世。
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赵构在江南建立了南宋政权。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诗人释元肇身处其中。他在南宋初期成为一个僧人,游历于各地名山大川,结交了不少文人墨客。这首诗正是他游历期间所创作的。
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正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军事压力。国家处于战乱的阴影下,民生疾苦。诗人作为一个出家人,以冷静的视角观察社会现象,将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民众的困苦生活反映在他的诗歌之中。这首《牵牛花》就展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艰辛生活和面对困境时的坚韧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