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庚午正月七夜自咏

标题包含
庚午正月七夜自咏
余性寡所谐,平生惟自得。 谈名颈深缩,论利面作赤。 文不贵雕虫,诗尤恶钩擿。 粗豪真所畏,机巧非予匹。 所以常闭门,千载求知识。 黄卷有可人,为之忘寝食。 亦复爱山水,策杖无与适。 看云独忘归,听泉常永日。 内乐万事休,中虚众妙入。 欲以语斯人,此事吾无力。 道丧亦久矣,无言三叹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张九成"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在公开资料中的信息较少。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例如他的全名、生卒年份、职业等,我将尽力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去完善

译文
我的性情与人难合,向来只喜欢独自快乐。 谈起名利会让我脖颈缩紧,脸上发烫。 我注重文章的实质而非花哨的雕琢,诗歌尤其不喜欢曲意迎合。 那些粗犷豪放的风格实在可怕,而工于心计的人不是我对手。 因此我常常闭门在家,千年以来都在追求智慧。 面对那些让人喜欢的书籍,我愿意忘记饮食和睡眠。 我也热爱山水,但无人与我共游。 看到云彩就会忘了回家,聆听泉水总是度过漫长的一天。 内心因万事而喜悦,中间则充满了各种奇妙的感悟。 想要把这些告诉他人,但我没有能力做到。 道的丧失已经很久了,无法言语只能再三叹息。
去完善
释义
【余性寡所谐】我生性难以与人融洽相处。 【平生惟自得】一生只喜欢独自寻得乐趣。 【谈名颈深缩】谈论名利时脖子就会深缩。 【论利面作赤】谈论利益时脸色就会变得通红。 【文不贵雕虫】写文章不在乎细腻的描绘。 【诗尤恶钩擿】写诗尤其厌恶牵强附会。 【粗豪真所畏】过分直率是我害怕的。 【机巧非予匹】机智权谋不是我擅长的。 【所以常闭门】因此常常闭门谢客。 【千载求知识】千年探寻知识。 【黄卷有可人】古籍中有值得欣赏的东西。 【为之忘寝食】为了它们可以废寝忘食。 【亦复爱山水】我也喜欢山水风光。 【策杖无与适】拄着手杖独自一人去游山玩水。 【看云独忘归】看着云彩流连忘返。 【听泉常永日】聆听泉水声音度日如年。 【内乐万事休】内心快乐就可以无视一切烦恼。 【中虚众妙入】心胸宽广才能领悟各种美妙境界。 【欲以语斯人】想要告诉别人我的体验。 【此事吾无力】但我无能为力。 【道丧亦久矣】道义的丧失已经很久了。 【无言三叹息】对此我只能无言叹息。
去完善
赏析
《庚午正月七夜自咏》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诗,透露出他崇尚真诚、自然的为人处世的价值观。诗人以质朴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揭示了内心的矛盾和对世事的无奈。 首联“余性寡所谐,平生惟自得”表现出诗人独立特行、追求个性的特点。颔联“谈名颈深缩,论利面作赤”则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态度——避之唯恐不及。颈联“文不贵雕虫,诗尤恶钩擿”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他以粗糙、自然为美,厌恶雕琢的痕迹。 接下来的四句:“粗豪真所畏,机巧非予匹。所以常闭门,千载求知识。”表达了他喜爱真实、豪放的文风,反对心机、巧饰。同时,也透露了他的孤独寂寞,一心寻求知己,而不得。 接下来的四句:“黄卷有可人,为之忘寝食。亦复爱山水,策杖无与适。看云独忘归,听泉常永日。”描绘了诗人沉浸书海和山水之中的场景,流露出他对自然的喜爱。 最后的几句:“内乐万事休,中虚众妙入。欲以语斯人,此事吾无力。道丧亦久矣,无言三叹息。”展示了诗人出世的思想,感慨无法与世人分享内心的感悟,只能无奈地面对世间道德沦丧的现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庚午正月七夜自咏》是南宋名臣张九成的代表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末年,公元1191年农历正月。这一年,正是金兵压境,国家岌岌可危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张九成的人生际遇也相当坎坷。他曾因直言进谏而被罢黜回乡,后又因忧虑国事而受到朝廷征召。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也对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当时,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金兵压境,国家风雨飘摇,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张九成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融入到了诗歌之中,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生活的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