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竹轩记

标题包含
竹轩记
  子张子谪居大庾,借僧居数椽,阅七年,即东窓种竹数竿,为读书之所。因榜之曰:“竹轩。”  客有见而问焉,曰:“耻之于人,大矣!今子不审出处,罔择交游,致清议之靡容,纷弹射而痛诋,朋友摈绝,亲戚包羞,远窜荒陬瘴疠之所侵,蛇虺之与邻。”  子张子哑然笑曰:“物各有趣,人各有适。子方以窜逐为耻,我独以适心为贵。今吾将叙吾之适,以浣子之适,其可乎?”  客曰:“唯唯。”  子张子曰:“今夫竹之为物也,其节劲,其气清,其韵髙。冐霜雪而坚贞,延风月而清淑。吾诵书而有味,考古而有得,仰首而见,俯首而听,如笙箫之在云表。如圣哲之居一堂,爽气在前,清阴满几。陶陶然不知孰为我,孰为竹,孰为耻,孰为不耻,盎盎如春。醺醺如醉,子亦知此乐乎?”  客闻吾言,神丧志沮,面无人色。吾因以是言而刻诸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张九成"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在公开资料中的信息较少。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例如他的全名、生卒年份、职业等,我将尽力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去完善

译文
张先生被贬谪到大庾居住,借用了寺庙的几间房子,已经过了七年。他在东边窗下种了几根竹子,作为读书的地方,并为此命名“竹轩”。 有客人看到后便问:“对于一个人来说,名声非常重要。您现在不考察自己的身份和出处,也不选择交往的朋友,导致舆论抨击,纷纷指责。结果朋友们都离您而去,亲戚也为您感到羞愧。您已经被流放到这个偏远、疾病肆虐的地方,与毒蛇猛兽为邻。” 张先生微笑着回答:“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个人也有各自的追求。您认为被流放是一种耻辱,我却把适应自己的内心当做最重要的事。现在我要讲讲我的适应之道,来洗涤您的观念,可以吗?” 客人说:“好的,我愿意倾听。” 张先生接着说:“你看这竹子,它的质地坚韧,气质清雅,韵味高洁。它不惧风霜雪雨,坚韧不屈;它吸纳风花雪月,带来清爽之气。我在读书的时候觉得津津有味,探索历史时有所收获。抬头看,低头听,就像音乐从云端传来,又像圣贤与我共处一室,让人感到清新明快。我不分彼此,陶醉其中,感觉不到我和竹子的区别,也忘了什么是耻辱,什么是不耻辱。这种感受如同春天般的盎然生机,又似微醺般的美妙状态,您能理解这种快乐吗?” 听完张先生的话,客人精神恍惚,意志消沉,面色苍白。因此,张先生将这番话刻在了石头上。
去完善
释义
1. 大庾:现江西省大余县一带; 2. 僧居数椽:僧侣的住所,此处借指简陋的住处; 3. 东窓种竹数竿:在东窗边种了几根竹子; 4. 榜:题名,这里用作动词; 5. 耻之于人,大矣:被人认为是耻辱,这是很大的事情; 6. 不审出处:不清楚自己的来龙去脉; 7. 罔择交游:选择朋友时不加甄别; 8. 清议之靡容:受到公正舆论的非难; 9. 纷弹射而痛诋:受到众人的批评攻击; 10. 窜:被贬到边远地区; 11. 荒陬:偏远落后的地方; 12. 瘴疠之所侵:受到瘴气的侵害; 13. 蛇虺:毒蛇猛兽; 14. 物各有趣,人各有适:事物都有各自的趣味,人们都有自己的舒适区; 15. 以适心为贵:认为心情舒畅最为重要; 16. 叙吾之适:描述我的舒适状态; 17. 浣:洗涤; 18. 傥:如果; 19. 冒霜雪而坚贞:顶着风雪严寒依然坚定不屈; 20. 延风月而清淑:随风吹拂月光下显得清雅; 21. 有得:有所收获; 22. 如笙箫之在云表:如同云端的笙箫之声; 23. 如圣哲之居一堂:如同圣贤们在同一间屋子里; 24. 陶陶然:愉快的样子; 25. 醺醺如醉:陶醉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竹轩记》是一篇描绘作者与友人论道的文章,通过对竹子的赞美和欣赏,展现了作者的豁达心境。诗人张九成身处贬谪之地,却能够凭借自己的意志力,适应环境,寻找内心的安宁。文中所述的竹子具有坚定的品格、清朗的气质和高雅的风韵,正是作者自己形象的化身。当友人以身处困境为耻时,作者却认为追求内心舒适更重要。这种超脱的态度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竹轩记》是宋代著名文人张九成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末年,当时正值国家动荡、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张九成作为一代文豪,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在他的诗文中,常常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时政的关切。 在这首《竹轩记》中,张九成通过描绘竹子的坚韧品质,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刚正不阿和坚定信仰。同时,竹子的高洁形象也象征了诗人在黑暗时代中的不屈精神。这种强烈的政治情怀和对社会责任感的坚守,使得这首《竹轩记》成为了宋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