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王侍郎
气鬰芝兰秀,心虚水镜明。
訏谟三代学,献纳万人英。
未遂平生志,空余后世名。
江湖添老泪,落日照铭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气质如同兰花般美好,心灵像水中的镜子一样清澈明亮。
钻研古代三代学问,汇聚万人精英的智慧。
未能实现生平愿望,只能留给后世名誉。
在江湖中逐渐老去,泪水流淌,夕阳下照耀着那显眼的标志。
去完善
释义
1. 气鬰芝兰秀:"气鬰"意为气质高尚;"芝兰秀"比喻人才优秀。
2. 心虚水镜明:"心虚"指心境淡泊;"水镜明"意指心地光明磊落。
3. 訏谟三代学:"訏谟"表示崇高的理想;"三代学"即周文、武、周公时期的学术文化。
4. 献纳万人英:"献纳"为进言献策;"万人英"意指千中选一的英才。
5. 未遂平生志:表示未能实现一生的抱负。
6. 空余后世名:只剩下身后之名。
7. 江湖添老泪:江边的年老之人增添了哀伤之泪。
8. 落日照铭旌:夕阳的余晖映照着石碑上的铭文。
去完善
赏析
《悼王侍郎》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悼念一位逝去的朝廷重臣时的心境。首联“气鬰芝兰秀,心虚水镜明”以优美的意象表现了这位王侍郎的气度如芝兰般馥郁,心地如水镜般明净。颔联“訏谟三代学,献纳万人英”则强调他在治国方略上有深厚的造诣,为众人所敬仰。然而颈联“未遂平生志,空余后世名”却透露出了深深的遗憾,即他并未实现自己的抱负,只留下了美名传于后世。尾联“江湖添老泪,落日照铭旌”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追思之情,同时也象征了这位逝者的光辉永照人间。全诗情感深沉而真挚,令人感慨万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悼王侍郎》是南宋著名文人张九成悼念好友王侍郎的作品。这首诗歌作于公元1165年,正值宋金战争之后,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此时张九成任太学博士,在官场中受到排挤,壮志难酬。他的好友王侍郎在政治斗争中失势,不幸去世,这使他深感痛惜和惋惜。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主战派和主和派争论不休。张九成是一位坚定的抗金志士,他主张积极备战,恢复中原失地。然而,当时的皇帝赵构在位时,偏安一隅,对金政策消极,导致国家局势愈发紧张。张九成在政治上备受压制,无法实现其报国之志。而王侍郎的离世更是让他感慨万千。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张九成怀着悲痛的心情创作了《悼王侍郎》,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朝廷政策的忧虑。这首诗通过描绘王侍郎的高尚品质和壮志未酬的遗憾,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