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不见女几山
宜阳南路是仙山,雪拥云埋杳霭间。
洗眼来看无处觅,不知可复在尘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宜阳南路如仙境,白雪堆积云雾环绕。
擦亮眼睛寻不见,是否仍在人间世?
去完善
释义
1. 宜阳:古县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西。
2. 女几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居住地,位于宜阳县南。
3. 雪拥:被积雪覆盖。
4. 云埋:被云雾笼罩。
5. 杳霭:指深远渺茫的景色。
6. 洗眼:擦亮眼睛,表示认真观看。
7. 可复:可能,表示不确定性。
8. 尘寰:尘世,人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雪中不见女几山》,描绘了诗人寻找女几山的情景。诗中运用了想象、对比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女几山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首句“宜阳南路是仙山”,作者以宜阳南路的地理位置引出女几山,将之比作仙境般的地方。通过这一比喻,使读者对女几山产生了神秘而美好的联想。
次句“雪拥云埋杳霭间”,作者描述了女几山被雪和云雾笼罩的景象,展现出一种朦胧美。这里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增强诗句的艺术效果。同时,通过对雪和云雾的描绘,表现了女几山的高耸险峻。
第三句“洗眼来看无处觅”,表达了诗人寻觅女几山的急切心情。他形容自己的心情如同清洗眼睛一样渴望看到女几山的真容,但遗憾的是,却遍寻不得。这句诗通过拟人的手法,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感。
最后一句“不知可复在尘寰”,表达了诗人对女几山的怀想与期待。虽然此时无法找到女几山,但他仍然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尘世中再次见到它。这句诗以疑问的形式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中不见女几山》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蔡襄在嘉祐元年(1056年)创作的一首描绘雪景的诗歌。
蔡襄在嘉祐元年的时候已担任右正言谏院之职,时年约48岁。这个时期正是北宋中期政治较为稳定的时期,同时也是王安石变法的前夜。在这个阶段,蔡襄关注民生问题,为百姓发声,提出许多积极的建议和改革方案。他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强烈的责任心投入到国家的治理之中,以天下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的才智与忠诚。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的创作并非是单纯的风花雪月,而是体现了作者在面对自然变化时的思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虽然诗名为“雪中不见女几山”,实际上作者通过雪景表达出他对女几山风景的热爱以及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蔡襄在这一特殊时期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