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萧尚书致仕归庐陵
江海分飞二十春,重论前事不堪闻。
主忧臣辱谁非我,曲突徙薪唯有君。
金紫满身皆外物,雪霜垂领便离群。
鹤归华表望不尽,玉笥山头多白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二十年的分别如同江海的遥远距离,再谈起当年的往事让人心生感慨。主人担忧,作为臣子也会感到耻辱,每个人都在各自的角色中承受着压力;能够提出防患于未然建议的只有你一人。地位显赫但都是身外之物,当面临严冬酷寒,我们或许都想过要离群索居。希望我们都如那白鹤一样,可以在高耸的石柱处回归家园,而在山头上遥望着那片被白云环绕的神仙居所——玉笥山。
去完善
释义
1. 萧尚书:指诗人萧氏的朋友。
2. 致仕:官员辞官退休。
3. 庐陵:江西省吉安市的一个地方。
4. 江海分飞:分别的意思。
5. 二十春:二十年。
6. 主忧臣辱: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君主忧虑时,作为臣子也应该感到耻辱。
7. 曲突徙薪:形容事先预防灾祸。
8. 金紫:指代官员的服饰。
9. 雪霜垂领:雪霜般的白发下垂到衣领,形容年纪老迈。
10. 华表:古代立在宫门、城垣上的木柱,这里指宫廷的标记。
11. 玉笥山:位于庐陵县南,这里有白霞仙子庙,是诗人的朋友可能去的地点。
去完善
赏析
《送萧尚书致仕归庐陵》徐铉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萧尚书分别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朋友的深深不舍。诗中“江海分飞二十春,重论前事不堪闻”一句,回顾了两人二十年的离别,感慨万千;“主忧臣辱谁非我,曲突徙薪唯有君”则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不满和忧虑,同时也赞扬了萧尚书的忠诚和智慧;“金紫满身皆外物,雪霜垂领便离群”则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最后两句“鹤归华表望不尽,玉笥山头多白云”则以景抒情,表达对友人离去的深深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国家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萧尚书致仕归庐陵》是五代时期南唐文人徐铉所作。这首诗歌创作于公元975年,正值南唐灭亡前夜。当时,徐铉作为南唐朝廷的重臣,亲身经历了国家山河破碎的巨变。在这个特殊时期,他既感伤国家的命运多舛,也为老友萧尚书的辞官还乡感到惋惜和祝福。
在徐铉所处的时代,南唐由于内部政治腐朽和外敌入侵,国运渐衰。徐铉虽身处庙堂之高,却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变化,并对国家的未来感到忧虑。在这种背景下,他以诗人的才情写下了这首送别之作,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