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江际弄水
退公求静独临川,扬子江南二月天。
百尺翠屏甘露阁,数帆晴日海门船。
波澄濑石寒如玉,草接汀苹绿似烟。
安得乘槎更东去,十洲风外弄潺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闲暇时来到这片江景,正值江南二月的美好时光。眼前是一百尺高的翠绿屏风般的甘露阁,阳光下的几艘帆船从海门扬帆而来。清澈的水面泛起碧波,如同碧玉般晶莹剔透;河滩上的石头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寒冷,而草地与湖边的植物则如烟雾般绿意盎然。我想要驾驭竹筏继续向东航行,去到那仙山琼阁、蓬莱仙境以外的地方,去感受那里的溪水潺潺、鸟语花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京口:古地名,今江苏镇江一带。
2. 江际:江边。
3. 退公:指公务之余的闲暇时间。
4. 临川:来到河流旁边。
5. 杨子江:即长江下游部分,这里指的是长江以南地区。
6. 二月天:春天的景色。
7. 翠屏:绿色的屏风,形容美丽的江山。
8. 甘露阁:古代的楼阁名,位于京口一带。
9. 海门:海门岛,位于长江下游出海口附近。
10. 波澄濑石:形容江水清澈,石头如玉石般晶莹剔透。
11. 草接汀苹:草地与水面相接,形容草色青青。
12. 安得:如何能够。
13. 乘槎:驾船,航行。
14. 十洲:传说中的十个仙洲,这里指的是远方的仙境。
15. 潺湲:水流缓缓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扬子江边的美好景色和诗人的心情。首联描述诗人公事结束后寻求宁静而独自来到江边,恰如二月的江南风景。颔联中,翠屏般的甘露阁映衬着阳光下的船只,展现出景色的壮丽。颈联则通过波光粼粼的江水、冷若玉石的濑石和绿如轻烟的草地,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乘坐木筏继续向东而行,探索那美丽神秘的十洲仙境的愿望。全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悠然自得的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京口江际弄水》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文人徐铉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07年-960年的五代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发,政权更迭频繁。而徐铉本人则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过人,文采斐然。他在南唐时期担任过尚书、太子的侍读等重要职务,后因劝谏君主被贬谪。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徐铉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际遇充满了忧虑和感慨。这首《京口江际弄水》正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创作的。诗人以江水为寄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京口江边的美丽景色,同时也传达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