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秀才溪山佳趣
城郭寻寻尽,溪山宛宛来。
同谁迁蜡屐,为子破苍苔。
书欲斓斑设,花须烂熳开。
赵郎题墨妙,烟雾眼中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城市和乡村都逐渐远去,山水风光却次第显现。
跟随着谁家的移步,不小心踏破了青苔。
文章用色缤纷设计巧妙,花儿灿烂绽放着。
赵郎的作品展现出书法之美,如烟似雾的艺术之作在我们眼前展开。
去完善
释义
1. 城郭:城市的外墙;泛指城市。
2. 寻寻:探寻寻找。
3. 溪山:溪流与山林。
4. 宛宛:犹婉转。
5. 蜡屐:涂抹蜡的鞋子,古代隐士常穿的一种鞋。
6. 为子:为你。
7. 苍苔:青苔。
8. 斓斑:斑斓,色彩错杂貌。
9. 烂熳:烂漫,花开得旺盛。
10. 赵郎:这里指的是赵孟頫,元代著名书法家。
11. 墨妙:指书法作品之美。
去完善
赏析
戴表元的《题陈秀才溪山佳趣》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首先,“城郭寻寻尽,溪山宛宛来”表现了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以溪水为背景,由远及近地展示了画卷中的景色。诗人用“寻寻”和“宛宛”表现出城市与山水风光的不同特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同谁迁蜡屐,为子破苍苔”描述了诗人探访陈秀才的画面,其中“蜡屐”是古人游山玩水时穿的鞋,而“破苍苔”意味着踏上覆盖在地面上的青苔,表达了诗人为了寻找陈秀才和欣赏美景的决心。
“书欲斓斑设,花须烂熳开”表现了诗人的艺术追求,他希望在充满色彩的艺术作品中,花卉能自由绽放出绚丽的光彩,以此衬托出溪山的秀美。
“赵郎题墨妙,烟雾眼中开”则是对画作的赞美,诗人认为赵郎的画作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就像在眼中有烟雾升腾的画面,让人陶醉其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访友人、欣赏画作和对美好溪山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感,以及对于艺术创作的热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戴表元(1244-1310),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教育家。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局背景下,元朝建立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入侵,华夏文明受到严重冲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戴表元的诗歌创作常常流露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
《题陈秀才溪山佳趣》这首诗是戴表元晚年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山水风光,抒发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忧虑国事的情怀。
在戴表元的晚年时期,他经历了元朝的更迭和民族融合带来的剧烈社会变革。在这段时间里,他在个人生活中遭遇了丧子之痛,国家的动荡也使他深感忧虑。然而,在这样的境遇中,他仍然保持了文人雅士的风范,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