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卞山石林

标题包含
卞山石林
物是人非旧,堂空语不譍。 千重云夭矫,百态玉崚嶒。 断壁苔封径,悬岩树挂藤。 搘颐重觅日,犹记昔年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袁说友(1140年-1204年),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浙江金华,是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名臣,历任太学正、国子祭酒、礼部尚书等职。 袁说友在文学上颇有成就,尤以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景物依旧但人事已非,空旷的大堂里没有人回应我的话语。 云朵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玉石峻峭挺立,姿态万千。 断裂的墙壁被青苔覆盖,小路若隐若现;悬崖边树木悬挂着藤蔓。 我支撑着脸颊重新寻找过去的日子,还记得那些年我们曾经一起度过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物是人非旧":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地重游时,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 2. "堂空语不譍":这句诗描绘了寺庙或居所荒废,无人应答的场景。 3. "千重云夭矫":这句诗描述了重重叠叠的云朵在空中翻卷的形象。 4. "百态玉崚嶒":这句诗形容了石头形态各异,好像各种姿态的玉石一般。 5. "断壁苔封径":这句诗描绘了废墟中长满青苔的小径景象。 6. "悬岩树挂藤":这句诗描述了悬崖上树木缠绕着藤蔓的景象。 7. "搘颐重觅日":这句诗表现了作者在回忆往事的过程中,重新寻找昔日岁月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感怀时光流转的诗作。诗人通过游览卞山石林,以所见景物为载体,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 诗的首联“物是人非旧,堂空语不譍”,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诗人通过对比往昔与今日的情景,体现出时光荏苒中人事变迁的巨大反差。堂空意味着曾经的繁华已不复存在,而物是人非则表明那些留在人们记忆中的美好时光也已远去。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人们对过去的怀想愈发显得深刻感人。 接下来的三联“千重云夭矫,百态玉崚嶒。断壁苔封径,悬岩树挂藤”,具体描述了卞山石林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对云山雾绕的壮丽景象,以及姿态万千的石林峭壁的描绘,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奇妙变化。同时,诗人还运用了苔封径、树挂藤等生动形象的描写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苍翠的风景之中。 尾联“搘颐重觅日,犹记昔年曾”,则是诗人抒发自己面对岁月流逝时的感慨。诗人通过回忆昔年曾经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于过去岁月留恋的心情。然而,尽管岁月蹉跎,诗人在此却展示出一种超脱的心态:他并不沉湎于过去的辉煌,而是决心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每个阶段。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卞山石林的美景,结合诗人自身的人生感悟,充分展示了自然的神奇魅力和人世的沧桑变化,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卞山石林》是南宋诗人袁说友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时期(1195年-1224年在位),此时正值南宋王朝的鼎盛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诗人的文学创作也较为活跃。 袁说友在宋宁宗时期担任官职,但因与权臣韩侂胄政见不合,多次被贬谪。他在仕途上屡受挫折,但在文学创作方面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游历江南各地,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的诗篇。《卞山石林》便是其中之一。 在创作《卞山石林》时,袁说友正身处江南地区,这里的风光秀丽,山水如画。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卞山的石林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