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薛存义序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身份卑微且身处逆境,无法参与对官员政绩的正式评议;但在他临行之际,我仍以酒肉款待,并写下这篇文章以表敬意。
去完善
释义
幽明:指善恶分明;重之以辞:用言辞表达敬意。
去完善
赏析
本文虽为送别之作,却超越了一般的赠序体裁,融入了深刻的政治理论和社会批判。开篇通过设宴饯行的场景引入主题,随后以家佣比喻官吏,形象地揭示了当时官场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官员怠政甚至贪污,却因权势压迫而无人敢问。接着作者笔锋一转,高度赞扬薛存义在零陵任上的勤勉与清廉,称其“不虚取直”,能够真正做到为民服务。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凸显了薛存义的优秀品质,也强化了文章的现实意义。
全文语言简练有力,逻辑严密,既有哲理性的论述,又有具体的事例支撑。尤其是“势不同而理同”一句,堪称点睛之笔,直击封建社会官民关系的核心矛盾。结尾处,作者自谦“贱且辱”,却以一篇深情厚谊的文章彰显了自己的人格魅力与思想深度。整篇文章兼具理性与感性,既是对友人的褒扬,也是对理想政治的呼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公元812年,正值唐宪宗元和七年,柳宗元被贬永州已历数载。此时的他虽处江湖之远,却始终心系民生疾苦。薛存义在零陵任职两年,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如今即将离任。作为同僚与知己,柳宗元备下酒肉,在江边设宴饯行。席间,柳宗元感慨万千,借送别之际阐述了为官之道:官吏本当为民服务,而非役使百姓;今世多有怠政甚至贪腐之人,实令人心忧愤。而薛存义却是难得的贤能之士,他的清廉与勤勉让柳宗元倍感欣慰,同时也引发了对自身境遇的沉思。于是,这篇充满哲理又饱含深情的赠序便应运而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