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溪诗序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湘江的北岸,有一条小溪,它向东流入潇水。有人说,这条小溪曾经是冉姓的人居住过,所以根据他们的姓氏命名它为冉溪。又有人说,这条溪水可以用来染色,因为它有这一特性,所以叫它染溪。由于我的愚昧犯了罪,被贬谪到潇水流域。我很喜欢这条小溪,顺着溪流向上走大约两三里,发现一处景色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一个愚公谷,现在我住的就在这条溪边,但名字还没有确定下来,来此居住的人们还在争论不休,我觉得不能没有个正式的名字,因此就把它改为愚溪。
在愚溪的上游,我购买了一块小山丘,称它为愚丘。从愚丘向东北方向走六十步,发现有一眼泉水,我又买了这块地,称为愚泉。这处愚泉总共有六个泉眼,都出自山下的平地,应该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几个泉眼汇合后向南弯曲,形成了一条愚沟。接着我在沟旁堆起泥土,筑起石头,填平了狭窄的部分,筑成了愚池。在愚池的东边是愚堂,南边是愚亭,池中央有个小岛叫做愚岛。这里的树木和奇特的石头错落有致,都是山川中罕见的风景,因为我的关系,大家都觉得有点受侮辱似的。
水啊,历来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是现在这条小溪偏偏遭受“愚”的侮辱,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它的水流太低,不能用来灌溉;再者,这里的水太湍急,有很多暗礁,大船开不进来;另外,这里水深不深,宽不宽,蛟龙也不屑于在这里兴云作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利益,却正好和我类似。既然这样,那么就算真的是愚昧也可以接受了。
宁武子说“国家混乱就装傻”,他的聪明才智足以做到这一点;颜回说“整天都不违背老师的教诲,就像是个愚人”,他具有智慧而又表现得像个愚人。他们都不是真的愚笨。现在我生在一个贤明的时代,却在道理和事务上犯错误,所以说我是真正的愚人是不过分的。既然如此,那么天下就没有人和我争夺这条小溪,我可以独家使用并为之命名。
这条小溪虽然对世间没什么益处,却能很好地反映各种事物,清澈明亮,声音铿锵如同金石。它能使愚蠢的人开心大笑,眷恋不舍,高兴得不想离开。我虽然不合世俗,但也常常用文字自我安慰,描绘万事万物,捕捉千姿百态,没有任何逃避。用愚拙的诗句歌唱愚溪,就会显得自然而不违背常理,昏聩而能与万物同化。超越混沌,融合虚静,孤独而无人在意。因此,我写下《八愚诗》,刻在溪边的石头上。

去完善
释义
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去完善
赏析
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这首《愚溪诗序》表达了诗人柳宗元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与无奈。他以“愚”自嘲,将“愚溪”作为自己的寓所,以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愚溪的描绘,表现出自己虽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高洁品质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愚溪诗序》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创作的一篇诗歌。这一年,柳宗元因为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民众的疾苦,对社会的矛盾有了更深的认识。然而,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柳宗元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以“愚”为精神寄托,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歌和散文。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正值中国历史上的晚唐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骚客普遍关注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变革。而柳宗元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才情,更反映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在这首诗中,柳宗元通过对愚溪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