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人宋邦彦
故人别后见尤难,彼此诗盟尚未寒。宁暇对床论契阔,漫劳折简报平安。春山裂竹愁如海,流水落花红满滩。九十春光都过了,诸君何以罄交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昔日朋友分别后再相见难于上青天,彼此之间的诗歌之约却并未冷却。我们还没有闲暇的时间面对面地谈论离别的痛苦,却要承受思念的痛苦。春天的山脉与河流,就像我们的忧虑和思念,一片悲伤如海,片片落花铺满河岸。春天已经过了一大半,你们还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欢乐呢?
去完善
释义
1. 故人:旧交;老朋友。
2. 别后:分别以后。
3. 见:会面;见面。
4. 尤:特别;尤其。
5. 诗盟:以诗歌为约定的友谊。
6. 尚未:还没有。
7. 宁暇:闲暇。
8. 对床:共坐一床;指相聚。
9. 契阔:离合;离别。
10. 报平安:传递平安的消息。
11. 春山:春天的山景。
12. 裂竹:形容竹子爆裂的声音。
13. 愁如海:忧愁如同海洋般深广。
14. 流水:流动的水;比喻时间。
15. 落花:凋谢的花朵。
16. 红满滩:红色的花瓣铺满了河滩。
17. 九十春光:指春天已经过去的大部分时间。
18. 都过了:都已经过去了。
19. 诸君:诸位;各位。
20. 以:用;靠。
21. 何以:用什么方法;怎么。
22. 罄交欢:尽情欢乐;尽情交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金涓与故友之间的深厚情谊。首联以“故人别后见尤难”开篇,揭示了离别的痛苦和对重逢的期待;颔联则提到虽然距离遥远,但彼此之间的诗歌交流并未冷却,暗示了两人心灵的相通。颈联则以春山、流水、裂竹和落花等自然景象作为象征,描绘出忧愁的深沉和思念的悠长。尾联则问到春光已逝,友谊如何延续的问题,以此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全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是咏友情诗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友人宋邦彦》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金涓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161年,正值南宋初年,国家动荡不安,战争频繁。
此时,金涓本人也正身处异乡,漂泊不定。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曾在朝廷任职,后因战乱而辞官,开始游历四方,寻访好友。在与友人宋邦彦分别之后,他写下了这首寄托思念之情的诗篇。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外部面临着金国的威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和平的呼声越来越高。而金涓作为一位爱国文人,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以诗歌为武器,抒发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