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夜有感

标题包含
秋夜有感
苦吟人不寐,中夜启幽扉。明月霜初下,西风叶正稀。家贫豚有子,天冷客无衣。感事忽如梦,孤萤入我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深人静时,难以入眠,推开窗户感受到夜的寂静。此时,月光洒满大地,薄霜覆盖在土地上,秋风轻拂,树叶逐渐凋落。家中贫寒,仅有微薄的积蓄,寒冷的季节,远方的来客尚未有御寒的衣物。突然想起一些往事,恍若梦境一般模糊。此刻,一只萤火虫飞入我的帷帐,仿佛带来一丝温暖。
去完善
释义
1. 苦吟:指诗人反复推敲、艰难地构思诗歌。 2. 中夜:半夜。 3. 幽扉:幽静的小门或窗户。 4. 西风:秋风。 5. 豚:小猪。 6. 感事:感慨时事。 7. 孤萤:指孤单的萤火虫。 8. 帏:帷幕。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秋夜有感》,其情感犹如诗题所示,主要抒发了作者在秋夜之时对生活的感触和感慨。诗人以平实的语言和情景交融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孤寂苍凉的秋日图景。全诗分为五联,分别为场景、环境、家庭状况、天气以及感受等方面。 首联“苦吟人不寐,中夜启幽扉”,表达了诗人深夜未眠,独自沉思的形象。通过“苦吟”一词,展示了诗人用心良苦地进行创作;而“不寐”则是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忧虑与焦躁。这一联奠定了全诗沉郁哀婉的基调。 颔联“明月霜初下,西风叶正稀”,则描绘了秋天明月光辉映照、霜露刚刚降下、西风轻拂导致树叶凋零的场景。这种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触动,从而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颈联“家贫豚有子,天冷客无衣”,讲述了诗人家庭贫困,无法给客人提供足够衣物的情况。这里,诗人用“家贫”来表现自己的困苦境遇,并以此传达出自己的无奈和愧疚之情。 尾联“感事忽如梦,孤萤入我帏”,则表达了诗人因现实困境而产生的迷茫心态,仿佛是梦境般地不可捉摸。同时,“孤萤入我帏”又暗示了诗人内心孤寂而又难以排遣的情感状态,使全诗笼罩在一种深沉的哀愁氛围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有感》是明代诗人金涓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这个时节的所思所感。据考证,该诗创作于明朝嘉靖年间(约公元1522年-1566年)。 在金涓所处的时代,明朝正处在一个内外交困的时期。外部,倭寇骚扰沿海地区,北方游牧民族也对明朝边疆构成威胁;内部,宦官权势日益壮大,政治腐败严重,民众疾苦深重。这种社会背景下,金涓作为一介书生,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关注。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这可能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世态炎凉和人生的无常。 在这首《秋夜有感》中,金涓通过对秋天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他在诗中写道:“秋夜沉沉夜欲分,孤灯残火照离群。”这两句诗传达出诗人孤独、失意的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朋友、亲人的思念之情。此外,他还通过“静思世上万般事,自恨胸怀一点尘”的表达,揭示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以及对个人处境的自责。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示了金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信念的品质,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与担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