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小山丛桂。
最有留人意。
拂叶攀花无限思。
雨湿浓香满袂。
别来过了秋光。
翠帘昨夜新霜。
多少月宫闲地,姮娥与借微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间桂花丛中,最是让人心生留恋。拂动枝叶、攀折花朵让人思绪无穷。雨滴打在桂花上,湿润的香气扑鼻而来,满袖留香。离别之后,时光已逝,秋天的阳光已经过去了。翠绿的窗帘在昨夜被新降的白霜覆盖。月亮上的嫦娥啊,请借给我一丝这馥郁的芬芳吧。
去完善
释义
1. 小山丛桂:描述山丘上的桂树景色。
2. 拂叶攀花:指诗人一边轻抚树叶一边欣赏花朵,暗示对秋天的感慨。
3. 翠帘:绿色窗帘,象征寒冷的季节。
4. 新霜:指刚下过的一场霜,意味着秋天已深。
5. 月宫闲地:暗指嫦娥居住的地方,也就是月亮,在这里表示美好的地方。
6. 姮娥:即“嫦娥”,中国神话中的人物,居住在月亮上。
7. 微芳:香气微弱的花朵,这里指桂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清平乐》是宋代诗人刘敞的作品。词以“小山丛桂”为引,通过描绘桂花的香气和姿态,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桂花的美和生命力,以及它所蕴含的深厚情感。词的下阕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这首词中,刘敞巧妙地运用了拟人、象征等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雅而又深沉的艺术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平乐》:“临高阁罢,千里江山如画。断桥流水残阳外,燕子楼空客未还。”这是北宋诗人刘敞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的北宋时期。这个时期,北宋的文人士大夫们开始追求“道统”,文学和艺术创作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刘敞的一生中,他曾担任过国子祭酒、侍讲学士等重要职务。然而在政治上,他并未得到重用,这或许是因为他在学问上过于严谨,而缺乏政治机变。这样的遭遇使他对人生有着独特的体悟和理解,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是北宋前期,此时虽然文人官僚阶层权力增大,但皇权仍然稳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王安石变法等问题,导致国内矛盾激化,最终引发了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在这样的背景下,刘敞的词作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