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习坎疏丹壑,朝宗合紫微。三山巨鼇涌,万里大鹏飞。 楼写春云色,珠含明月辉。会因添雾露,方逐众川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峤(644年-713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著名文人、政治家。 李峤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唐高宗调露年间(679年-680年),李峤登进士第,...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曲折幽深的山谷中,溪水缓缓流淌;清晨,朝阳与天上的星星汇聚在一起。在三座山峰之间,巨大的海龟涌现;在广阔无垠的天空里,大鹏展翅高飞。建筑物描绘着春日云雾的景象,珠宝折射出明亮的月光。也许因为增添了一丝雾气和露水,它们才逐渐融入了众多溪流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习坎:指海水翻涌的形态。 2. 疏丹壑:丹壑,红色的海底峡谷;疏,这里是开拓、开通的意思。 3. 朝宗:百川汇入大海的壮观景象。 4. 合紫微:紫微,即紫微垣,古代天文学中的紫微星,这里借指皇帝的居处;合,这里是接引、迎接的意思。 5. 三山:指神话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6. 巨鼇:鼇,传说中海里的巨大龟类;巨鼇,这里比喻海浪翻涌的情景。 7. 大鹏:传说中的一种大鸟,能乘风而飞,形容船只航行迅速。 8. 楼写春云色:写,描绘;春云色,春天的云朵颜色,这里用来形容海面波光粼粼的景象。 9. 珠含明月辉:珠,珍珠;明月,明亮的月亮;辉,光辉。这句诗形容珍珠在月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的美丽景象。 10. 会因添雾露:会,将要;因,凭借;添,增加;雾露,雾气和水露,这里形容海上云雾缭绕的景象。 11. 方逐众川归:方,即将;逐,跟随;众川归,众多河流汇入大海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大海的壮丽景色和壮观景象。诗人通过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修辞手法,将海洋的神秘、浩渺与磅礴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联“习坎疏丹壑,朝宗合紫微”以比喻描述了大浪涛天的海景。“习坎”意味着水波相击,形象地表现出海浪汹涌的景象;而“疏丹壑”则意味着海水冲散了岸边的红霞,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朝宗”意指百川汇入大海,表达了水流向海的主题。 颔联“三山巨鼇涌,万里大鹏飞”中,诗人化用神话传说,将巍峨的三神山和传说中的巨鼇巧妙地融入诗中,呈现出一幅神奇壮美的画面。同时,诗人以大鹏展翅万里的意象,传达了海的宽广无垠以及人类渺小这一主题。 颈联“楼写春云色,珠含明月辉”进一步描绘了海景。诗人在此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楼台与春天云朵之间的互动,生动地刻画出了海洋的美丽;而珍珠映照月色的描绘,则给人以神秘浪漫的感觉。 尾联“会因添雾露,方逐众川归”则是说海水蒸发成云雾和露珠,又汇聚成江河,最终重新回归大海。这是诗人对于海洋循环理论的独特诠释,表现了他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本诗通过对海洋多种角度的描绘,展现了大海的神韵和气魄,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海》是唐朝诗人李峤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时期(650-683年),此时的唐朝国力强盛,疆域广阔,海洋贸易逐渐繁荣起来。 李峤作为一位有才学、有抱负的政治家,曾担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他在任期间关心民生,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对国家的强大和百姓的安居乐业充满期望。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李峤很可能正在观察大海的壮丽景象,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也抒发了对国家海洋事业的憧憬和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唐高宗时期,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日益密切,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盛起来。许多国家的使节、商人和文化人士纷纷来到中国,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此背景下,李峤通过描绘大海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海洋事业的期许和支持,以及对他所生活的时代的自豪。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