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下 月娥留照
星稀天陨露,山静谷生风。
万古云中月,炎凉无异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星星稀疏点缀在天空,犹如天地间的露珠。群山宁静地矗立在那里,山谷里生起了风。月亮从古到今一直藏在云层中,无论冷暖都不变,与外界无异。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星稀天陨露:星稀,星星稀少。天陨露,天空降落的露水。这句话描绘了夜晚天空繁星稀疏的景象,以及空气中露水凝结的现象。
2. 山静谷生风:山静,形容山中寂静无声;谷生风,山谷中产生的风声。这句话表达了在宁静的山林中,山谷间吹过的风声。
3. 万古云中月:万古,长久的时间。云中月,云雾中的月亮。这句话强调了亘古以来,无论风云变幻,月亮依然高挂在天空之中。
4. 炎凉无异同:炎凉,炎热与凉爽的交替。无异同,没有区别。这句话传达了无论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月亮依然保持着它的光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描绘了月亮高悬、星光稀疏、露水从天而降的寂静景象,而山谷间生出微风,让这幅画卷显得栩栩如生。“万古云中月,炎凉无异同”则寓意着尽管历经万年,无论是炎夏还是凉秋,月亮始终在云层中高悬,始终保持同样的光亮和温暖,寄托着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与感悟。整体来看,诗人以柔美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同时也传递出了人生哲理的启示,使全诗充满了悠远的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咏下 月娥留照》是南宋著名诗人洪适的一首描绘月夜美景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正处于战争状态,局势紧张。
洪适作为南宋官员,对国家的安危十分关注。他在朝廷任职期间,曾多次上疏献策,力主抗金。然而,他的主张并未得到皇帝的重视,这使得他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杂咏下 月娥留照》,通过描绘月夜美景,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期盼。
诗中的“月娥”象征着美好、纯洁的事物,而“留照”则表达了诗人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够长久留存的愿望。在诗中,洪适通过对月夜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种情感在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强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