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时光飞逝,意志随着时间消磨殆尽,最终变得如同枯叶般毫无生机。这样的人往往难以融入社会并有所成就,只能悲哀地困守在简陋的小屋中,到那时再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去完善
释义
驰:流逝;\n枯落:形容衰老或衰败;\n接世:适应社会需求,有所作为。
去完善
赏析
这篇短文虽篇幅不长,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开篇提出“静”与“俭”的重要性,强调这是君子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接着论述了淡泊名利与内心宁静对于确立志向和追求理想的关键作用。随后从学习的角度展开分析,指出只有专注与勤奋才能提升个人能力,并警示人们避免懒惰与浮躁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以时间流逝、壮志未酬的悲剧收尾,给人以强烈的警醒效果。
整体行文简洁凝练,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如“静”与“躁”,“淡泊”与“淫慢”,使观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文中饱含深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父亲对子女的深切关怀与谆谆教诲,令人读来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隐居南阳,躬耕陇亩,潜心修学。此时他已近不惑之年,虽未出山,却时刻关注天下大势。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家训。作为一位胸怀天下的父亲,他将自己的人生体悟和处世智慧凝练成文,谆谆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立志勤学。文中字字珠玑,体现了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哲学,也寄托着对后代的殷切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