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穿珠节

标题包含
穿珠节
晴日喧阗半瘿民,石滩争拾宝玑匀。 夔州踏碛遨头宴,防渚穿珠市尾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喧闹的人群中有一半是麻风病人,他们在石头滩上争相捡拾宝珠般的美景。这里是重庆的夔州,人们在这里踏碛游玩,尽情享受宴会;而在湖南的防渚,人们在市场尾端穿梭,寻找那些闪闪发光的珠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穿珠节:古代中国的一种节日习俗,具体起源时间无明确记载,此节日的活动之一即为“穿珠”,将珠子穿起来制作成饰品。 2. 刘光祖:南宋文人,著有《四留堂集》等文学作品。 3. 晴日喧阗:指阳光充足的晴天,人们熙熙攘攘地进行各种活动。 4. 半瘿民:指以务农为主的普通百姓。 5. 石滩争拾宝玑匀:在河滩上争抢捡拾宝石,比喻人们争先恐后地参加穿珠节活动。 6. 夔州:古地名,今重庆市奉节县附近。 7. 踏碛:即在沙滩上行走或游玩的意思。 8. 遨头宴:一种古代的宴会形式,人们在户外举行盛宴,共度欢乐时光。 9. 防渚:即江陵,古荆州之地,位于长江中游一带。 10. 穿珠市尾人:形容穿珠节时热闹非凡的场景,人们聚集在市场上制作、买卖珠饰。
去完善
赏析
《穿珠节》是刘光祖描述民间采集珠贝盛况的诗篇。首句“晴日喧阗半瘿民”描绘了阳光普照的日子,喧闹的民众汇聚在江边;第二句“石滩争拾宝玑匀”展现了人们在滩涂争拾珠贝的场景,如同寻找珍宝一般认真细致。第三句“夔州踏碛遨头宴”则以夔州地区的传统活动——踏碛,展现出人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活力的态度;最后一句“防渚穿珠市尾人”则暗示着人们辛勤努力,希望在市场上获得好的回报。全诗借穿珠节的景象,表达出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穿珠节》是宋代文学家刘光祖的一首描绘元宵节景象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7年,正值南宋时期。此时,宋金战争已经持续多年,而南宋朝廷内部的矛盾也十分尖锐。在这个特殊时期,刘光祖目睹了元宵节灯会的繁荣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刘光祖在这一年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经历了科举考试落榜,后来被任命为赣州推官。在任职期间,刘光祖密切关注民生疾苦,努力解决民间纠纷,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好评。这一时期的刘光祖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也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公元1167年的元宵节,刘光祖参观了热闹的灯会。他看到人们身着华丽的服饰,欣赏着五彩斑斓的彩灯,心中却充满了忧虑。因为此时的南宋朝廷政治腐败,内外交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人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灾难。因此,刘光祖在《穿珠节》中表达了他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