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成父居于普宁寺钟楼之下辟以为斋旧名坎止近易榜曰发深省衡州舅氏书之仆为赋四小诗以发深省斋为韵 其三

标题包含
成父居于普宁寺钟楼之下辟以为斋旧名坎止近易榜曰发深省衡州舅氏书之仆为赋四小诗以发深省斋为韵 其三
人行冥昧中,遇坎辄自省。 闻是微妙音,安得忘所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蕃(895年-970年),字昌龄,又字仲宾,号章江先生。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赵蕃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赵崇祚是唐朝末年的进士,曾任翰林学士。赵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人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遇到困难就会自我反省。听到这微妙的音乐,怎么能忘记所受到的提醒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成父:诗人的好友,姓名不详。 2. 普宁寺: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白鹿洞的佛教寺庙。 3. 坎止:取自《周易·坎卦》“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形容遇到困难而止步不前。 4. 发深省:指深刻反思。 5. 衡州:今湖南衡阳。 6. 舅氏:舅父。 7. 仆:诗人自称。 8. 四小诗:指的是这首诗及与之相关的另外三首诗。 9. 以发深省斋为韵:用发深省斋作韵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人在困境中的自我反省与觉醒。诗人赵蕃以“人行冥昧中,遇坎辄自省”开篇,描述了人们在黑暗和迷茫中行走时,遇到困难和挫折便会自然而然地进行自我反思。接下来,他提到“闻是微妙音,安得忘所警”,形象地描绘出人们在听到这些来自内心的微妙声音时,内心便会产生警觉,无法忘记这一启示。这首诗不仅赞美了人们在困难面前的坚韧品质和勇于自我反省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生活中常常需要跨越坎坷、不断自我成长的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出自南宋诗人赵蕃之手。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居士,是南宋中叶的一位重要文人。他一生经历丰富,宦海浮沉,晚年寓居衡州(今湖南衡阳)。这首诗便是他在衡阳时所作,表现出诗人对自己的反省和对人生的深入思考。 在南宋时期,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尤其是北方金兵的侵扰使得民生疾苦,知识分子对国家的忧虑之情溢于言表。赵蕃作为一名文人官员,他的生活也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这首诗正是产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反映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的反思和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 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赵蕃以自己的生活环境为背景,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生活气息。在这首诗中,他以“发深省斋”为题,通过描绘自己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场景,表达出对人生道路和处世态度的深刻思考。这种创作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又展现了南宋时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现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