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十八首 其三十
烟濛濛,雨濛濛,芍药花开湿嫩红。我今灌沐诸如来,人间天上起清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烟雾弥漫,细雨朦胧,芍药花在湿润中绽放出娇嫩的红。我今天沐浴在如来的光辉下,仿佛在人间天堂吹起了清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花多红色或白色,根可入药。
2. 灌沐:浇灌、沐浴。此处指用佛法之水洗涤身心。
3. 如来:佛教中成佛者的通称,即从真理之道而来之人。这里是比喻说法,将菩萨、罗汉等也看作是“如来”。
4. 人间天上:形容天上人间的广大世界。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偈颂三十八首 其三十》中,诗人以烟雨濛濛的背景和芍药花为载体,抒发了自己对如来佛祖的敬仰之情。"烟濛濛,雨濛濛,芍药花开湿嫩红"描绘了细雨笼罩、雾气弥漫的环境,以及雨中盛开的芍药花。这里的芍药花象征着佛教的真谛和智慧,它以鲜艳的色彩和生命力展现了佛性之光。
接下来的“我今灌沐诸如来”表达了诗人的信仰之心。通过浇灌如来佛祖的行为,作者传达了尊重、供奉和弘扬佛法的愿望。
结尾两句"人间天上起清风"则是诗人的愿景与期许。清风寓意着清朗纯净的心灵境界,这不仅是诗人个人修行的目标,也寓含着愿人间处处充满宁静和谐的愿望。整首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宗教信仰的热忱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三十八首 其三十》是宋代诗人释如净的一首禅宗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末年,公元10世纪初。
在释如净创作这首诗的时间段内,中国正处于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局面,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而佛教在这一时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许多寺庙和僧侣被迫流亡。释如净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诗歌为媒介,传达出了他对禅宗哲理的深刻领悟和对世事的冷静洞察。
释如净在这首诗中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禅宗思想,即禅宗强调的内心平静和自我省悟。他通过描述自然景象,如“一茎两茎苇”、“一鸟两鸟飞”等,表达了禅宗对万物平等、万事空灵的观念。同时,他也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如“笑破他贪嗔病”、“谁管你祖师生”等诗句,揭示出禅宗倡导的摆脱世俗困扰、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