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诸君和篇摩垒致师不容闭壁再绎前韵 其二

标题包含
诸君和篇摩垒致师不容闭壁再绎前韵 其二
邴原解剧饮,雅名称龙腹。季伦杀为嬉,席妓敢嗔目。有酒何庸辞,恐射蒋济木。但当携酒去,名花赏幽独。年秫未足了,圣米犹可漉。爱屐怜猩魂,夺卮笑蛇足。桂浆有馀芳,桑落见重绿。谏远衢尊投,法置酺饮读。筹觥进蔌肴,流觞屏丝竹。未忧瓶罂罄,但费𠤷盥沃。胜事在园林,家务付儿仆。酿羔截肪乳,炰凤泣脂玉。鍊句丹九转,擒文泉万斛。竞诋酒中贤,祗堪帐下督。穿帻俯前案,障面厌方曲。吹不落眼花,归去来篱菊。华胥国遨游,无怀氏风俗。登诗坛争长,破愁城相属。二簋用坎四,三客敬需六。共乐时方清,谁言世之叔。相从孟公座,宁别辅氏族。一笑祝诸贤,行釂天家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清之(1176年-1251年),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别号安晚,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史弥远、贾似道并称为“三贤相”。 郑清之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宋宁宗嘉定元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邴原善于豪饮,雅致地被称为“龙腹”。季伦因为戏耍而遭到杀害,酒席上的歌妓们不敢瞪眼。拥有美酒无需推辞,只怕伤及蒋济的木片。只应带着酒离开,欣赏着名花的孤独。这一年还没酿好高粱酒,糯米尚可以过滤。欣赏酒杯的精致如同爱护鞋子一般,感叹造酒者的勤劳如戏耍小蛇一样可笑。桂花糖浆还有余香,桑落酒的色泽醇厚。建议远离大道向人乞讨酒水,依法放置葡萄酒供众人畅饮。一边品尝食物一边斟酒,弹琴奏乐围坐一圈。不用担忧瓶子里的酒水不足,只是要耗费一些洗刷和浇水的时间。在园林里尽享美好时光,把家务事交给儿子和仆人。酿造羊羔和切割脂肪的烹饪方式,烹饪凤凰需要很多的油脂。精炼诗句如同炼丹九转,捕获灵感如同泉水涌出。竞相诋毁酒中的美意,只能做帐篷里的督察官。戴上头巾俯身看着前方,遮掩面部厌烦曲折。赏花饮酒不能摘下眼花,我要回去了陪伴篱笆间的菊花。在华胥国游玩,体验无怀氏的风俗。登上诗坛争夺第一,攻破忧愁之城相互倾诉。两簋佳肴共庆佳节,三位客人共同举杯。共同欢庆时间清正,谁说世事不如人意?陪伴孟公宝座旁,不与其他族群分别。微笑着祝福各位贤达,共享这天家的美酒。
去完善
释义
1. 邴原:东汉末年著名的文人。这里取其擅长饮酒之意。 2. 雅名称龙腹:此处以龙腹比喻美酒。 3. 季伦:即石崇,西晋权臣,以豪富著称,嗜酒如命。 4. 席妓:指宴会上的歌妓。 5. 蒋济木:这里指魏晋时期的蒋济射雉的典故,用以表明自己饮酒并无节制。 6. 名花:此处指的是菊花。 7. 年秫未足了:此处是说自家所种的糯米尚未成熟。 8. 圣米:这里指稻米。 9. 爱屐怜猩魂:此处指诗人欣赏菊花的同时,也感慨猩猩的命运。 10. 夺卮笑蛇足:此处的蛇足是指多余的动作或言语。 11. 桂浆:桂花酒。 12. 桑落:桑叶脱落之时,此处指秋天。 13. 谏远衢尊投:这里是说远离饮酒的道路。 14. 法置酺饮读:此处描述的是欢宴的场景。 15. 筹觥:指计算饮酒的量具。 16. 进蔌肴:提供素食佳肴。 17. 流觞:古代一种宴会方式,将酒杯放在水上漂浮,任其流动,停下者便要饮酒。 18. 屏丝竹:意思是停止奏乐。 19. 瓶罂:指盛酒的容器。 20. 𠤷盥沃:意思是用手捧着水浇地,形容浪费。 21. 胜事:指美好的事情。 22. 酿羔:指将羊奶发酵制成奶酪。 23. 截肪乳:此处指优质奶油。 24. 炰凤:指烹饪的凤凰肉。 25. 泣脂玉:这里形容肉质细嫩如玉。 26. 鍊句丹九转:此处描述炼句的过程,意为反复锤炼诗句。 27. 擒文泉万斛:这里形容文思泉涌。 28. 穿帻:脱掉头巾。 29. 障面厌方曲:遮挡住面孔,讨厌所有的曲折。 30. 无怀氏风俗:此处是诗人向往的田园生活。 31. 二簋用坎四:出自《易经·坎卦》,意指把祭祀的酒食吃得精光。 32. 三客敬需六:这里描述宴请客人的情景。 33. 孟公座:指汉代孟公的宴会场所。 34. 辅氏族:指战国时期辅氏族的人。
去完善
赏析
郑清之的这首《诸君和篇摩垒致师不容闭壁再绎前韵 其二》,描绘了一幅热闹欢愉的宴饮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对酒的赞美和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自由、欢乐的世界。同时,诗人也通过对酒的赞美,表达了其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一读的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诸君和篇摩垒致师不容闭壁再绎前韵 其二》是南宋诗人郑清之的一首五言律诗。郑清之(1176-1251),字德源,号安晚,温州瑞安人,南宋大臣、文学家。他在南宋理宗时期曾任参知政事、右丞相等职,累官至太傅、越国公。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此时南宋正处于金兵南侵的战乱之中。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郑清之以敏锐的目光关注着国家的安危,关心民生疾苦。他的一生经历了靖康之耻、绍兴和议、嘉定北伐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经历使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深刻的思考。 在《诸君和篇摩垒致师不容闭壁再绎前韵 其二》这首诗中,郑清之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将士们奋勇抵抗金兵的支持。他通过描绘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传达了坚守阵地、誓死抗敌的决心。这首诗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个爱国诗人忧国忧民的品质和担当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