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再和前韵 其五

标题包含
再和前韵 其五
难追八骏举瑶巵,肯向罗浮醉绿衣。 敝服真成原宪病,枯枝几赋仲堪危。 忘忧拟问酒中圣,觅句懒从天外归。 笑傲桑榆知有几,春秋敢以大椿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清之(1176年-1251年),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别号安晚,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史弥远、贾似道并称为“三贤相”。 郑清之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宋宁宗嘉定元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很难赶上八匹骏马般的瑶巵美酒,但也愿意在罗浮山醉倒在那翠绿的衣裳之间。 我这破旧的衣物确实让我像原宪一样疲惫不堪,我那几篇枯萎的树枝几番让我如仲堪一般濒临危机。 忘掉烦恼去追寻酒中的圣贤,懒得寻觅诗句却从天空之外归来。 能在桑榆之末笑傲的人又有几个呢?我是敢于将我的春秋比作大椿的。
去完善
释义
1. "八骏":指周穆王驾车的八匹神驹。这里用"难追八骏"表示难以达到高度的成就。 2. "瑶巵":琼浆玉液,美酒的意思。 3. "罗浮":广东的罗浮山,古代有神仙在此醉酒的传说。 4. "绿衣":绿色的衣服,这里是指仙人。 5. "原宪病":原宪是孔子的弟子,贫穷多病。"敝服真成原宪病"表示自己身穿破旧衣服,疾病缠身。 6. "仲堪危":即杞人忧天。"枯枝几赋仲堪危"意指自己常常忧虑不已。 7. "忘忧拟问酒中圣":借用杜甫诗"酒中见鲁山"的典故,借以赞美酒的解忧作用。 8. "觅句懒从天外归":形容自己沉浸在诗意之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9. "桑榆":夕阳的余光,比喻晚年。"笑傲桑榆"表示乐观面对晚年生活。 10. "春秋敢以大椿为":春秋时期,庄子曾言“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这里用"大椿"象征长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郑清之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他以“难追八骏举瑶巵”开篇,表示无法效仿古代英雄人物那样取得辉煌的成就。接着,他通过“肯向罗浮醉绿衣”表达了在山水之间、绿林之中享受生活的愿望。然而,诗人又深感自己生活贫瘠,甚至病弱不堪,如“敝服真成原宪病,枯枝几赋仲堪危”。尽管如此,他还是选择忘却忧虑,饮酒作乐,即“忘忧拟问酒中圣”。同时,他也懒于追逐功名,追求自由的诗意生活,即“觅句懒从天外归”。最后,诗人以“笑傲桑榆知有几,春秋敢以大椿为”表达了对生命有限的清醒认识,并以长寿的大椿树作为比喻,表现出超脱世俗的心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和前韵 其五》是南宋文学家郑清之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即公元1259年至1279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郑清之的人生际遇颇为波折。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长大后步入仕途,历任地方官吏。然而,南宋末年政治腐败、战乱频仍,郑清之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多次受到排挤和陷害。尽管如此,他始终坚守道德操守,为民请命,为国家尽心尽力。 在同一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北方金朝的侵略使国家山河破碎,而朝廷内部却争权夺利、腐败不堪。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郑清之深刻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危机和人民的不幸。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黑暗的世界,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光明。 《再和前韵 其五》正是郑清之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诗歌。在这首诗中,他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国家的破败景象,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祖国河山壮丽风光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