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诵袁蒙斋得雨酬倡之什辄赓元韵志喜也呈虚斋使君 其三
豢龙作醢龙吞声,天公愦愦迷雨晴。玉脂泣烹足媚妩,苦酒五色生光明。龙虽神物畏馋吻,携朋去作天田耕。稚禾婉婉鱼薧立,高原庚庚龟兆横。汉家燮调岂无术,阴阳纵闭归董生。□□□□□□□,□□□□□□□。我贫自笑一瓢许,瓶粟屡空惭釜与。彭泽曾无种秫资,沂水聊助咏雩舞。颇怪吹云读风讼,浪愁淅米翻危语。清时何事弘羊烹,善政端无宁虎乳。仁人拯溺非姑徐,亟挽天汉如决渠。我知造物识君意,十日一雨焉取馀。愿君展此作霖手,苏民旱徙扶黄初。在在京坻赋高廪,坐令歌颂销欷歔。病坡作计羹玉糁,辟谷宁羡黄石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豢龙酿酒龙忍痛,苍天混乱难定晴。如玉脂般的佳肴烹出极致的美貌,五味杂陈的酒饮呈现光明的景象。龙虽然是神物,却也害怕贪吃的嘴。与朋友共同去耕种天地间的田。嫩绿的禾苗像鱼儿在水中游动,高处的山脉像龟壳一样横向铺展。汉朝的治理难道没有方法吗?阴阳之间的控制需要归于董生(指汉代政治家、儒者董仲舒)的手中。贫穷的我自嘲只能拥有一瓢水,屡次空瓶的锅釜显得有些惭愧。彭泽县连种高粱的资本都没有,沂水县也只能聊作诗人的舞蹈之地。对于吹嘘风的言论感到奇怪,连绵不绝的担忧如淅米般翻腾。好的政治应该是平稳无波的,哪里有那么多风雨雷电呢?仁爱之人拯救众生不是慢慢来的,而是尽快把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拉出来。我知道造物主是了解你的想法的,下雨十天已经足够多了。我希望你可以施展你的才能,像及时雨那样滋润大地,使民众摆脱旱灾之苦,走向繁荣。稻田丰收、歌颂的声音就会消失。生病的坡地设计好饮食,让人忘却尘世纷扰,内心宁静。
去完善
释义
1. 豢龙:指古代相传的龙的形象,用于形容人们以谷物饲养龙。
2. 醢:此处指做成的肉酱,即龙肉。
3. 天公愦愦:指天气阴晴不定。
4. 玉脂:形容美味的油脂。
5. 苦酒:亦称醋,在此比喻五光十色的调味品。
6. 五色:指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这里用来描绘光线的绚烂。
7. 烹:烹饪的意思,在这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表现龙对美食的热爱。
8. 携朋去作天田耕:意为求雨后的田野景象。
9. 稚禾:嫩苗。
10. 鱼薧:指鱼干。
11. 高原庚庚龟兆横:形容龟甲上的裂痕和纹理,古人认为这是占卜吉凶的一种方式。
12. 燮调:调理,指治理国家的方法。
13. 董生:汉代著名哲学家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14. 颇怪吹云读风讼:指郑清之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
15. 浪愁淅米翻危语:形容风吹起米粒的样子,用以表达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16. 弘羊烹:西汉时期的大臣桑弘羊,擅长理财,这里代指财政经济问题。
17. 宁虎乳:北宋时期名臣吕大防,曾任尚书右仆射,反对王安石变法,这里以他为例表示政治主张。
18. 黄初:东汉明帝年号,这里泛指汉朝。
19. 在在:普遍存在。
20. 京坻:粮食丰收的景象。
21. 高廪:指粮仓。
22. 病坡:南宋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曾任朝议大夫,因此被称为“病坡”。
23. 羹玉糁:指精美的汤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自然天气的观察和理解,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农耕生活和社会治理的深入思考。诗人以“豢龙作醢龙吞声,天公愦愦迷雨晴”开篇,表达了对于天气变化无常的感慨。接着通过“玉脂泣烹足媚妩,苦酒五色生光明”的形象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生命力的赞美。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由自然的变化引申到了社会的治理。他提出,即使是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人们也要坚持努力,相信天道酬勤。同时,他也批评了一些过于担忧忧虑的行为,认为应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紧接着,诗人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他以陶渊明的典故为例,表达了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批评了一些过于担忧忧虑的行为,认为应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在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社会政治的期待。他希望统治者能够理解百姓的需求,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他相信,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百姓的生活就会得到改善,社会的秩序也会更加和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客有诵袁蒙斋得雨酬倡之什辄赓元韵志喜也呈虚斋使君 其三》这首诗创作于南宋理宗时期(1225-1264年),由诗人郑清之所作。郑清之在南宋期间担任过多个要职,如右丞相、左丞相等,是一位有着丰富政治经验和广泛社会影响的文人。他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为主。
该诗的创作时间与南宋末期紧密相连,此时中国正处于民族矛盾激化、国家内外交困的艰难时期。金国入侵中原,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一隅。蒙古崛起并统一北方,不断南侵,南宋面临灭顶之灾。
在这个背景下,郑清之作为一个胸怀壮志、忧国忧民的士人,内心充满忧虑和痛心。他的许多诗篇都表达了这种忧患意识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热爱。在这首诗中,他以袁蒙斋为引子,描述了当时百姓期盼降雨、缓解旱情的情景。通过表达喜悦之情,展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丰收的期盼。
去完善